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数据通信论文--数据传输技术论文

基于GNU Radio的LTE下行MIMO空间复用技术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对照表第11-12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2-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6-17页
    1.2 技术平台第17-20页
        1.2.1 GNU Radio平台介绍第18-19页
        1.2.2 USRP硬件平台介绍第19-20页
        1.2.3 高层应用VLC第20页
    1.3 论文主要内容安排第20-22页
第二章 MIMO技术与LTE系统概述第22-34页
    2.1 MIMO技术简介第22-25页
        2.1.1 MIMO系统模型第22-23页
        2.1.2 MIMO系统容量第23-24页
        2.1.3 MIMO技术分类第24-25页
    2.2 LTE系统基本概念第25-28页
        2.2.1 帧结构第25-26页
        2.2.2 资源格第26-27页
        2.2.3 OFDM技术第27-28页
    2.3 LTE系统下行物理信道和信号第28-32页
        2.3.1 同步信道第28-30页
        2.3.2 参考信号第30页
        2.3.3 广播信道第30-31页
        2.3.4 控制类信道第31页
        2.3.5 物理共享信道第31-32页
    2.4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三章 LTE下行空间复用系统方案设计第34-54页
    3.1 论文已有工作基础第34-39页
        3.1.1 单天线系统总体设计第34-35页
        3.1.2 基站侧信号处理第35-38页
        3.1.3 终端侧信号处理第38-39页
    3.2 空间复用系统预编码功能设计第39-47页
        3.2.1 多天线系统信号处理一般流程第39页
        3.2.2 PBCH/PCFICH/PDCCH传输分集方案第39-42页
        3.2.3 PDSCH空间复用方案第42-47页
    3.3 空间复用系统方案设计第47-52页
        3.3.1 同步信号/参考信号处理第47-48页
        3.3.2 PBCH/PCFICH/PDCCH信道复用第48-51页
        3.3.3 PDSCH信道复用第51-52页
    3.4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四章 LTE下行空间复用系统实现第54-72页
    4.1 下行MIMO空间复用总体实现第54-55页
    4.2 基站侧实现第55-61页
        4.2.1 模式选择第55-57页
        4.2.2 数据调度第57-59页
        4.2.3 信道复用与资源映射第59-60页
        4.2.4 基带信号生成第60-61页
    4.3 终端侧实现第61-68页
        4.3.1 终端侧整体实现第61-62页
        4.3.2 下行同步第62-63页
        4.3.3 PBCH盲检测第63-64页
        4.3.4 信道估计与信道均衡第64-65页
        4.3.5 PDCCH盲检测第65-66页
        4.3.6 信道解复用第66-68页
    4.4 模拟器GRC流图第68-70页
        4.4.1 基站模拟器第68-69页
        4.4.2 终端模拟器第69-70页
    4.5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五章 LTE下行空间复用系统测试第72-86页
    5.1 下行速率理论分析第72-73页
    5.2 仿真信道测试第73-80页
        5.2.1 参数配置第73-74页
        5.2.2 测试环境第74-75页
        5.2.3 测试内容和流程第75-77页
        5.2.4 测试结果分析第77-80页
    5.3 实际无线信道测试第80-84页
        5.3.1 参数配置第80页
        5.3.2 测试环境第80页
        5.3.3 测试内容和流程第80-84页
        5.3.4 测试结果分析第84页
    5.4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0页
致谢第90-92页
作者简介第92-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有企业NB公司的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下一篇:增加卟啉敏化剂光谱吸收的分子设计及光电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