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历史地质学、地层学论文--古气候学论文

应用ELA和气象要素反演他念他翁山中段古气候环境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15页
    1.1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8-10页
    1.2 选题意义和依据第10-11页
        1.2.1 经济生态意义第10页
        1.2.2 研究方法的选用意义第10-11页
        1.2.3 研究区域意义第11页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1-13页
        1.3.1 运用的研究方法和模型第11-12页
        1.3.2 技术路线第12-13页
    1.4 本文创新点第13-15页
2 研究区域自然条件特征第15-18页
    2.1 地理区位特征第15-16页
    2.2 区域水系特征第16页
    2.3 区域气候特征第16页
    2.4 区域植被土壤特征第16-17页
    2.5 区域构造特征第17-18页
3 他念他翁山中段冰川地貌分布与冰期序列第18-23页
    3.1 他念他翁山中段冰川地貌分布第18-20页
    3.2 他念他翁山中段冰期序列第20-23页
        3.2.1 全新世新冰期、小冰期第21页
        3.2.2 末次冰盛期(LGM)第21页
        3.2.3 末次冰期中期(MIS 3)第21-22页
        3.2.4 倒数第二次冰期第22-23页
4 冰川物质平衡线的确定第23-34页
    4.1 现代冰川物质平衡线高度的确定第23-26页
        4.1.1 气象站的综合选取第23-24页
        4.1.2 ELA计算方法剖析第24-25页
        4.1.3 他念他翁山现代冰川平衡线计算第25-26页
    4.2 冰期古冰川物质平衡线恢复第26-30页
        4.2.1 赫斯法(Hess)第26-28页
        4.2.2 侧碛最大高度法(MELM)第28页
        4.2.3 冰川末端至冰斗后壁比率法(THAR)第28-29页
        4.2.4 终碛到最高峰高差比率法(TSAM)第29-30页
        4.2.5 冰斗底部高程法(CF)第30页
    4.3 冰川物质平衡线恢复的潜在误差分析第30-34页
        4.3.1 构造运动第30-31页
        4.3.2 海平面升降第31-34页
5 不同冰期古气候环境恢复第34-37页
    5.1 MIS 6气候环境第34页
    5.2 MIS 3气候环境第34页
    5.3 MIS 2气候环境第34-35页
    5.4 MIS 1气候环境第35-37页
6 不同冰期冰川发育规模模拟第37-42页
    6.1 冰川作用总面积第37-39页
    6.2 冰川厚度第39-41页
    6.3 冰川总量第41-42页
7 基于度日模型的长时间尺度冰川消融量的确定第42-47页
    7.1 研究区域度日因子计算第42-45页
    7.2 影响度日因子的因素分析第45-47页
结论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5页
附录A 他念他翁山野外考察照片第55-5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氮杂环卡宾不对称催化串联反应合成吡咯[3,2-c]喹啉和吡咯[1,2-a]吲哚酮类化合物
下一篇:空间批评视角下《都柏林人》中的城市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