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31页 |
1.1 引言 | 第10-13页 |
1.2 丙交酯开环聚合的研究进展 | 第13-28页 |
1.2.1 碱金属催化剂 | 第13-15页 |
1.2.2 镁,钙,锌金属催化剂 | 第15-18页 |
1.2.3 镧系金属催化剂 | 第18-19页 |
1.2.4 铝金属催化剂 | 第19-21页 |
1.2.5 四族金属催化剂 | 第21-28页 |
1.3“不死”开环聚合的研究进展 | 第28-29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以及主要工作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实验试剂与表征方法 | 第31-35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1-33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31-32页 |
2.1.2 主要试剂基本信息、理化性质及其精制 | 第32-33页 |
2.1.3 实验设备与仪器 | 第33页 |
2.2 表征方法 | 第33-35页 |
2.2.1 核磁共振谱 | 第33页 |
2.2.2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 第33-34页 |
2.2.3 X-ray射线单晶衍射仪 | 第34页 |
2.2.4 凝胶渗透色谱(GPC)测试 | 第34页 |
2.2.5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四齿胺基双酚氧基类配体的合成及表征 | 第35-40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配体的合成 | 第35-36页 |
3.3 配体的表征 | 第36-38页 |
3.3.1 配体的HPLC-MS测试分析 | 第36-37页 |
3.3.2 配体的核磁共振测试分析 | 第37-38页 |
3.4 实验部分 | 第38-39页 |
3.4.1 配体L~1H的合成 | 第38页 |
3.4.2 配体L~2H的合成 | 第38-39页 |
3.5 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钛、锆金属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 | 第40-54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钛金属催化剂的合成 | 第40-41页 |
4.3 钛金属催化剂的表征 | 第41-45页 |
4.3.1 催化剂1的单晶结构分析 | 第41-44页 |
4.3.2 钛金属催化剂的核磁共振测试分析 | 第44-45页 |
4.4 锆金属催化剂的合成 | 第45-46页 |
4.5 锆金属催化剂的表征 | 第46-51页 |
4.5.1 催化剂4的单晶结构分析 | 第46-50页 |
4.5.3 锆金属催化剂的核磁共振测试分析 | 第50-51页 |
4.6 实验部分 | 第51-53页 |
4.6.1 催化剂1的合成 | 第51页 |
4.6.2 催化剂2的合成 | 第51-52页 |
4.6.3 催化剂3的合成 | 第52-53页 |
4.6.4 催化剂4的合成 | 第53页 |
4.7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钛金属催化剂对于丙交酯的催化性能研究 | 第54-59页 |
5.1 引言 | 第54页 |
5.2 钛金属催化剂催化丙交酯开环聚合 | 第54-58页 |
5.2.1 聚合动力学研究 | 第55-56页 |
5.2.2 聚合物分子量分析 | 第56页 |
5.2.3 聚合机理研究 | 第56-58页 |
5.3 实验部分 | 第58页 |
5.3.1 丙交酯的聚合实验 | 第58页 |
5.3.2 聚合物的表征 | 第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锆金属催化剂对于丙交酯的催化性能研究 | 第59-75页 |
6.1 引言 | 第59页 |
6.2 锆金属催化剂催化丙交酯开环聚合 | 第59-73页 |
6.2.1 聚合动力学研究 | 第62-65页 |
6.2.2 聚合物分子量的分析 | 第65-66页 |
6.2.3 聚合物规整度分析 | 第66-68页 |
6.2.4 聚合机理研究 | 第68-73页 |
6.3 实验部分 | 第73页 |
6.3.1 丙交酯的聚合实验 | 第73页 |
6.3.2 聚合物的表征 | 第7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附录 | 第84-91页 |
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