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能源危机 | 第10页 |
1.1.2 环境污染 | 第10-11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纯电动汽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纯电动汽车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纯电动汽车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AMT变速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1 AMT变速器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3.2 AMT变速器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2 纯电动客车的基本结构及其关键技术 | 第18-30页 |
2.1 纯电动客车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2.1.1 纯电动客车的基本结构 | 第18-19页 |
2.1.2 纯电动客车的工作原理 | 第19页 |
2.2 纯电动客车的关键技术 | 第19-28页 |
2.2.1 动力电池的关键技术 | 第19-20页 |
2.2.2 电机关键技术 | 第20-23页 |
2.2.3 AMT变速箱关键技术 | 第23-27页 |
2.2.4 整车控制及CAN总线技术 | 第27-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3 纯电动客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 | 第30-42页 |
3.1 原车辆GZ6590EV参数及改装纯电动车性能要求 | 第30-31页 |
3.2 电机参数匹配 | 第31-33页 |
3.2.1 电机的峰值功率的匹配 | 第31-32页 |
3.2.2 电机额定功率的确定 | 第32页 |
3.2.3 电机转速的确定 | 第32-33页 |
3.2.4 电机的转矩匹配 | 第33页 |
3.3 动力电池参数匹配 | 第33-36页 |
3.3.1 动力电池匹配原则[37] | 第34页 |
3.3.2 电池组的电压和功率等级匹配[39] | 第34页 |
3.3.3 电池组的能量匹配 | 第34-36页 |
3.4 传动系参数匹配 | 第36-39页 |
3.4.1 最小传动比的匹配 | 第37页 |
3.4.2 最大传动比的匹配 | 第37-38页 |
3.4.3 AMT变速器挡位数的确定 | 第38-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2页 |
4 基于ADVISOR的动力系统建模仿真 | 第42-60页 |
4.1 仿真软件ADVISOR简介 | 第42-43页 |
4.2 动力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3-49页 |
4.2.1 整车模型 | 第43-44页 |
4.2.2 车轮模型 | 第44页 |
4.2.3 主减速器模型 | 第44-45页 |
4.2.4 变速器模型 | 第45-46页 |
4.2.5 电机及控制器模型 | 第46-47页 |
4.2.6 电池模型 | 第47-49页 |
4.3 ADVISOR仿真软件后驱模型的开发 | 第49-51页 |
4.3.1 后轮驱动模型的开发 | 第49-51页 |
4.4 纯电动客车性能仿真 | 第51-58页 |
4.4.1 动力性能仿真实验 | 第52-55页 |
4.4.2 经济性能仿真实验 | 第55-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5 纯电动客车道路实验 | 第60-70页 |
5.1 实验仪器简介 | 第60-63页 |
5.1.1 VBOX III简介 | 第60-61页 |
5.1.2 Kvaser Memorator Professional及其分析软件简介 | 第61-63页 |
5.2 整车道路实验条件 | 第63-64页 |
5.3 整车动力性实验 | 第64-66页 |
5.3.1 动力性试验方法 | 第64-65页 |
5.3.2 实验数据记录及结果 | 第65-66页 |
5.4 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 | 第66-67页 |
5.4.1 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 第66-67页 |
5.4.2 续驶里程试验数据记录及结果 | 第6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7-70页 |
6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0页 |
6.2 展望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