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5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5-16页 |
1.2 异种金属的焊接 | 第16-20页 |
1.2.1 异种材料的焊接性 | 第16页 |
1.2.2 铝铜异种材料的焊接性 | 第16-17页 |
1.2.3 异种金属的搅拌摩擦焊 | 第17-20页 |
1.3 相关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1.3.1 铝-铜搅拌摩擦焊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20页 |
1.3.2 铝-铜搅拌摩擦焊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3.3 搅拌摩擦焊接头金属流动行为的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4 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3-25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1.4.2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设备及方法 | 第25-30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5页 |
2.2 搅拌摩擦焊的工艺试验 | 第25-28页 |
2.2.1 试验设备 | 第25-26页 |
2.2.2 试验过程 | 第26-27页 |
2.2.3 试样制备 | 第27-28页 |
2.3 铝铜搭接接头组织与性能分析 | 第28-29页 |
2.3.1 接头宏观形貌分析 | 第28页 |
2.3.2 接头显微组织分析 | 第28页 |
2.3.3 焊缝显微硬度测试 | 第28页 |
2.3.4 焊缝抗剪切力学性能分析 | 第28-29页 |
2.4 铝铜搭接接头金属迁移行为分析 | 第29-30页 |
第3章 铝铜搭接接头的形貌与微观特征 | 第30-49页 |
3.1 工艺参数对焊缝表面成形的影响 | 第30-32页 |
3.2 工艺参数对焊缝宏观形貌的影响 | 第32-39页 |
3.2.1 铝铜搅拌摩擦焊搭接接头宏观形貌分析 | 第33-34页 |
3.2.2 常规工艺参数对焊缝宏观形貌的影响 | 第34-36页 |
3.2.3 搅拌针长度对焊缝宏观形貌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4 三层搭接接头宏观形貌分析 | 第37-39页 |
3.3 铝铜搭接接头微观组织分析 | 第39-47页 |
3.3.1 焊核区域微观组织分析 | 第40-43页 |
3.3.2 铝铜界面过渡层成分分析 | 第43-45页 |
3.3.3 铝铜搭接接头物相分析 | 第45-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铝铜搅拌摩擦焊搭接接头力学性能 | 第49-63页 |
4.1 工艺参数对搭接接头显微硬度的影响 | 第49-54页 |
4.1.1 常规工艺参数对接头显微硬度的影响 | 第49-51页 |
4.1.2 三层搭接接头显微硬度分布 | 第51-54页 |
4.2 工艺参数对搭接接头剪切性能的影响 | 第54-59页 |
4.2.1 工艺参数对接头抗剪切性能的影响 | 第54-57页 |
4.2.2 金属迁移深度对搭接接头抗剪切性能的影响 | 第57-58页 |
4.2.3 三层搭接接头焊缝剪切性能分析 | 第58-59页 |
4.3 剪切断口形貌分析 | 第59-62页 |
4.3.1 断口宏观形貌分析 | 第59-60页 |
4.3.2 断口微观形貌分析 | 第60-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铝铜搭接接头金属迁移行为分析 | 第63-80页 |
5.1 焊缝截面的金属流动行为 | 第63-66页 |
5.1.1 焊缝横截面的金属流动 | 第63-65页 |
5.1.2 焊缝纵截面的金属流动 | 第65-66页 |
5.2 焊缝平面的金属流动行为 | 第66-70页 |
5.2.1 轴肩摩擦平面的金属流动 | 第67-68页 |
5.2.2 界面所在平面的金属流动 | 第68-70页 |
5.3 铜-铝-铜三层接头金属迁移行为 | 第70-74页 |
5.3.1 铜-铝-铜三层接头金属垂直方向迁移行为 | 第70-71页 |
5.3.2 二次反向搭接对接头金属纵向迁移行为的影响 | 第71-72页 |
5.3.3 二次搭接对金属水平方向迁移行为的影响 | 第72-74页 |
5.4 搅拌针长度对金属流动行为的影响 | 第74-79页 |
5.4.1 搅拌针长度对金属垂直方向迁移行为的影响 | 第74-76页 |
5.4.2 搅拌针长度对金属水平方向迁移行为的影响 | 第76-7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结论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