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 第8-10页 |
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1 前言 | 第15-17页 |
2 实验材料 | 第17-19页 |
2.1 实验动物与细胞 | 第17页 |
2.2 药品与试剂 | 第17-18页 |
2.3 仪器与设备 | 第18-19页 |
3 实验方法 | 第19-32页 |
3.1 CCl4 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 第19页 |
3.2 肝脏病理学检测 | 第19-20页 |
3.2.1 HE染色 | 第19-20页 |
3.2.2 Masson染色 | 第20页 |
3.3 人肝星状细胞LX-2 培养 | 第20页 |
3.4 Smad2-si RNA, Smad3-si RNA转染LX-2 | 第20-21页 |
3.4.1 si RNA设计原则 | 第20-21页 |
3.4.2 实验分组及时间点 | 第21页 |
3.4.3 转染 | 第21页 |
3.5 质粒提取 | 第21-22页 |
3.5.1 LB培养基的配制 | 第21-22页 |
3.5.2 质粒提取 | 第22页 |
3.6 Smad2,Smad3过表达质粒干扰实验 | 第22-23页 |
3.7 肝脏组织/LX-2细胞总RNA的提取(Trizol法)和逆转录 | 第23-24页 |
3.7.1 组织/细胞总RNA提取 | 第23页 |
3.7.2 总RNA定量 | 第23页 |
3.7.3 逆转录过程(c DNA的合成) | 第23-24页 |
3.8 PCR扩增 | 第24-26页 |
3.8.1 引物序列 | 第24-25页 |
3.8.2 Real-time PCR | 第25-26页 |
3.9 Western blot试验 | 第26-31页 |
3.9.1 用液的配制 | 第26-28页 |
3.9.2 蛋白样品制备 | 第28-29页 |
3.9.3 BCA法蛋白定量 | 第29-30页 |
3.9.4 SDS-PAGE电泳 | 第30-31页 |
3.10 免疫荧光 | 第31-32页 |
3.11 明胶酶谱试验 | 第32页 |
3.11.1 操作原理 | 第32页 |
3.11.2 操作步骤 | 第32页 |
3.12 统计学处理 | 第32页 |
4 结果 | 第32-48页 |
4.1 Smad2 和Smad3 在肝星状细胞中表达 | 第32-36页 |
4.1.1 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 | 第32-33页 |
4.1.2 Col.I的变化 | 第33-34页 |
4.1.3 p-Smad2 和p-Smad3 在肝星状细胞表达 | 第34-36页 |
4.2 沉默Smad2、Smad3 基因后,胶原沉积的变化 | 第36-39页 |
4.2.1 小干扰RNA技术沉默Smad2 和Smad3 | 第36-37页 |
4.2.2 沉默Smad2,Smad3 后,Col.I表达变化 | 第37-39页 |
4.3 过表达Smad2、Smad3 后,胶原沉积的变化 | 第39-42页 |
4.3.1 质粒过表达Smad2,Smad3 | 第39-40页 |
4.3.2 过表达Smad2,Smad3 后,Col.I表达变化 | 第40-42页 |
4.4 沉默Smad2、Smad3 后,胶原降解的变化 | 第42-44页 |
4.4.1 沉默Smad2,基质降解不平衡 | 第42-44页 |
4.4.2 明胶酶谱检测MMP-2 酶的活性 | 第44页 |
4.5 过表达Smad2、Smad3 后,胶原降解的变化 | 第44-47页 |
4.5.1 过表达Smad2 基因,基质的降解不平衡 | 第44-46页 |
4.5.2 明胶酶谱检测MMP-2 酶的活性 | 第46-47页 |
4.6 Smad2 抑制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 第47-48页 |
4.6.1 沉默Smad2 后P- Smad3 的核转位增加 | 第47页 |
4.6.2P-Smad3 总与Smad2 呈相反的表达趋势 | 第47-48页 |
5 讨论 | 第48-53页 |
6 结论 | 第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附录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综述 | 第60-73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