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

基于误差函数非齐次方程构造的角位移传感器自标定方法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9-15页
    1.0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1 国内外现状分析第10-13页
        1.1.1 国外在该领域的发展现状第10-12页
        1.1.2 国内在该领域的发展现状第12页
        1.1.3 自标定方法的发展趋势第12-13页
    1.2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第13-15页
        1.2.1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13页
        1.2.2 论文的组织结构和章节安排第13-15页
2 角位移测量自标定原理第15-27页
    2.0 多读数头均匀分布自标定模型第15-17页
        2.0.1 EDA方法的基本数学模型第15-16页
        2.0.2 EDA方法的优化模型第16-17页
        2.0.3 EDA方法的分析与评价第17页
    2.1 多读数头非均匀分布自标定模型第17-23页
        2.1.1 Ernst模型第18-19页
        2.1.2 Ernst模型的分析与评价第19-20页
        2.1.3 PFD模型第20-23页
        2.1.4 PFD模型的分析与评价第23页
    2.2 基于轴系动态自由响应的单读数头自标定模型第23-26页
        2.2.1 TDR模型第23-25页
        2.2.2 TDR模型的分析与评价第25-26页
    2.3 本章小结第26-27页
3 基于测量值微分的自标定原理第27-33页
    3.0 自标定数学模型第27-28页
    3.1 自标定模型的误差分析第28-31页
        3.1.1 误差模型的建立第28-30页
        3.1.2. 误差分析第30-31页
    3.2 自标定模型的优化方法第31-33页
        3.2.1 优化模型的基本原理第32-33页
        3.2.2 优化模型的分析与评价第33页
    3.3 本章小结第33页
4 自标定方法的实现方案第33-41页
    4.0 自标定系统的设计要求第34页
        4.0.1 角位移传感器原理样机的设计要求第34页
        4.0.2 角位移转台的要求第34页
        4.0.3 其他要求第34页
    4.1 自标定系统的设计原则第34-35页
        4.1.1 稳定可靠性原则第34-35页
        4.1.2 可扩展性原则第35页
        4.1.3 小型化原则第35页
    4.2 硬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第35-37页
        4.2.1 自标定系统的组成第35-36页
        4.2.2 自标定系统的工作原理第36页
        4.2.3 时栅硬件电路平台的组成与工作原理第36-37页
    4.3 软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第37-40页
        4.3.1 下位机软件系统第37-38页
        4.3.2 上位机软件系统第38-40页
    4.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5 自标定方法的实验验证第41-51页
    5.0 自标定精度测试第41-42页
        5.0.1 静态精度测试第41-42页
        5.0.2 动态精度测试第42页
    5.1 自标定稳定性测试第42-47页
        5.1.1 差分法近似误差影响第42-44页
        5.1.2 环境随机因素影响第44-45页
        5.1.3 转台匀速转动稳定性的影响第45-47页
    5.2 转台转速稳定性影响的进一步测试第47-50页
    5.3 本章小结第50-51页
6 总结与展望第51-53页
    6.0 总结第51页
    6.1 展望第51-53页
致谢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工作—非工作角色整合、工作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下一篇: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犯罪金额及未遂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