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整形者的相貌不满意--基于社会文化和认知取向的研究

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1. 文献综述第15-45页
    1.1 概念第15-16页
    1.2 研究背景第16-25页
        1.2.1 身体意象失调影响因素的研究第16-18页
        1.2.2 身体意象失调高危群体认知偏向的研究第18-19页
        1.2.3 身体意象失调临床群体认知偏向的研究第19-22页
        1.2.4 面孔加工认知偏向的研究第22-25页
        1.2.5 小结第25页
    1.3 理论背景第25-33页
        1.3.1 社会文化取向第25-26页
        1.3.2 认知取向第26-29页
        1.3.3 进化假设第29-33页
    1.4 研究方法第33-45页
        1.4.1 问卷研究第33-36页
        1.4.2 行为研究第36-38页
        1.4.3 ERP研究第38-45页
2. 意义与创新第45-47页
    2.1 理论意义第45页
    2.2 实践意义第45-47页
3. 问题提出及研究方案第47-53页
    3.1 整形者相貌不满意的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基于社会文化取向第47-48页
    3.2 整形者对面孔以及面孔特质的注意模式——基于认知取向第48-50页
    3.3 整形者对面孔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基于认知取向第50-53页
4. 研究一: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对整形者相貌不满意的预测第53-65页
    4.1 研究1:整形者相貌不满意的预测——基于三因素模型第53-60页
        4.1.1 测量第53-54页
        4.1.2 程序第54页
        4.1.3 人口统计学资料第54-55页
        4.1.4 结果第55-57页
        4.1.5 讨论第57-60页
    4.2 研究2:整形者相貌不满意的预测——三因素模型的拓展第60-65页
        4.2.1 测量第60页
        4.2.2 程序第60页
        4.2.3 人口统计学资料第60-61页
        4.2.4 结果第61-62页
        4.2.5 讨论第62-65页
5. 研究二: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对整形者和控制组的鉴别第65-73页
    5.1 研究3:整形者与控制组的鉴别: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第65-69页
        5.1.1 测量第65页
        5.1.2 程序第65-66页
        5.1.3 人口统计学资料第66页
        5.1.4 结果第66-68页
        5.1.5 讨论第68-69页
    5.2 研究4:整形者与控制组的鉴别:心理因素的作用第69-73页
        5.2.1 测量第69-70页
        5.2.2 人口统计学资料第70页
        5.2.3 结果第70-71页
        5.2.4 讨论第71-73页
6. 研究三:整形者对面孔的注意模式第73-89页
    6.1 研究5:相貌不满意女性对面孔的注意——高危群体中的先导研究第73-77页
        6.1.1 被试第73-74页
        6.1.2 实验材料第74页
        6.1.3 实验设计第74页
        6.1.4 仪器与程序第74-75页
        6.1.5 数据统计与处理第75页
        6.1.6 结果第75-76页
        6.1.7 讨论第76-77页
    6.2 研究6A:整形者对女性面孔的注意模式第77-82页
        6.2.1 被试第77页
        6.2.2 实验材料第77-78页
        6.2.3 实验设计第78页
        6.2.4 实验程序第78-79页
        6.2.5 数据分析第79页
        6.2.6 结果第79-80页
        6.2.7 讨论第80-82页
    6.3 研究6B:整形者对男性面孔的注意模式第82-87页
        6.3.1 被试第82页
        6.3.2 实验材料第82-83页
        6.3.3 实验设计第83页
        6.3.4 实验程序第83页
        6.3.5 结果第83-85页
        6.3.6 讨论第85-87页
    6.4 分析第87页
    6.5 总讨论第87-89页
7. 研究四:整形者对面孔特质的注意模式第89-103页
    7.1 研究7:整形者对女性面孔特质的注意模式第90-94页
        7.1.1 被试第90页
        7.1.2 实验材料第90页
        7.1.3 实验设计第90页
        7.1.4 实验程序第90-92页
        7.1.5 数据分析第92页
        7.1.6 结果第92-94页
        7.1.7 讨论第94页
    7.2 研究8:整形者对男性面孔特质的注意模式第94-98页
        7.2.1 被试第94页
        7.2.2 实验材料第94-95页
        7.2.3 实验设计第95页
        7.2.4 实验程序第95页
        7.2.5 数据分析第95页
        7.2.6 结果第95-97页
        7.2.7 讨论第97-98页
    7.3 分析第98页
    7.4 总讨论第98-103页
8. 研究五:外显条件下整形者对面孔注意的神经机制第103-117页
    8.1 研究9:面孔与任务有关时整形者对女性面孔注意的神经机制第103-108页
        8.1.1 被试第103页
        8.1.2 实验材料第103-104页
        8.1.3 实验设计第104页
        8.1.4 实验程序第104-105页
        8.1.5 ERP数据采集与处理第105页
        8.1.6 行为结果第105-106页
        8.1.7 ERP结果第106-108页
        8.1.8 讨论第108页
    8.2 研究10:面孔与任务有关时整形者对男性面孔注意的神经机制第108-113页
        8.2.1 被试第108页
        8.2.2 实验材料第108-109页
        8.2.3 实验设计第109页
        8.2.4 实验程序第109页
        8.2.5 ERP数据采集与处理第109-110页
        8.2.6 行为结果第110-111页
        8.2.7 ERP结果第111-113页
        8.2.8 讨论第113页
    8.3 分析第113页
    8.4 总讨论第113-117页
9. 研究六:内隐条件下整形者对面孔注意的神经机制第117-135页
    9.1 研究11:面孔与任务无关时整形者对女性面孔注意的神经机制第117-123页
        9.1.1 被试第117页
        9.1.2 实验材料第117-118页
        9.1.3 实验设计第118页
        9.1.4 实验程序第118-119页
        9.1.5 ERP数据采集与处理第119页
        9.1.6 行为结果第119-120页
        9.1.7 ERP结果第120-123页
        9.1.8 讨论第123页
    9.2 研究12:面孔与任务无关时整形者对男性面孔注意的神经机制第123-129页
        9.2.1 被试第123页
        9.2.2 实验材料第123-124页
        9.2.3 实验设计第124页
        9.2.4 实验程序第124页
        9.2.5 ERP数据采集与处理第124-125页
        9.2.6 行为结果第125-126页
        9.2.7 ERP结果第126-129页
        9.2.8 讨论第129页
    9.3 分析第129页
    9.4 总讨论第129-135页
10. 总讨论第135-145页
    10.1 整形者的相貌不满意——社会文化取向第135-137页
    10.2 整形者的相貌不满意——认知取向与进化取向第137-141页
    10.3 基于综合取向的社会认知模型第141-142页
    10.4 局限和展望第142-145页
11. 结论第145-147页
参考文献第147-175页
附录第175-181页
致谢第181-183页
发表论文与参加课题一览表第183页

论文共1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习惯法在我国的法源地位
下一篇:《红高梁》及其英译本中词汇衔接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