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我国民事案件受理制度渐进式改革的思考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引言第7-9页
第一章 我国民事案件受理制度渐进式改革的现实需求第9-19页
    第一节 我国民事案件受理制度改革的进步第9-10页
    第二节 我国民事案件受理制度改革的不足第10-14页
        一、法律规定的不足第10-12页
            (一)法定起诉条件门槛高第10-11页
            (二)权限配置关系失衡第11-12页
            (三)法律衔接脱节第12页
        二、实践运作的不足第12-14页
            (一)司法资源与诉讼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大第12-13页
            (二)实质审查权的转移变相剥夺了当事人的诉权第13页
            (三)当事人不当行使诉权现象频发第13-14页
    第三节 受理制度改革不足的原因第14-19页
        一、制度改革缺乏基础理论第14-16页
            (一)我国缺乏英美法系下的对抗制体制第14-15页
            (二)我国缺乏大陆法系中的诉之评价位阶理论第15页
            (三)我国的实践摸索未能理顺受理制度的逻辑第15-16页
        二、我国法治建设的特殊性第16-19页
            (一)我国更符合实质法治社会第16页
            (二)我国权力架构的特殊性第16-17页
            (三)我国法律自身的局限性第17-19页
第二章 我国民事案件受理制度渐进式改革的路径选择第19-25页
    第一节 现有方案的缺陷第19-22页
        一、保守派不符合司法改革趋势第19-21页
        二、激进派不符合我国当下国情第21-22页
    第二节 我国应当进行渐进式模式的改革第22-25页
        一、渐进式模式符合司法改革趋势第22页
        二、渐进式模式更契合我国当下国情第22-25页
第三章 民事案件受理制度渐进式改革的理论预设第25-33页
    第一节 理论基础——诉的评价位阶理论第25-28页
    第二节 契合当下国情的模式选择——期日制第28-33页
第四章 渐进式改革的配套制度安排第33-41页
    第一节 具体程序安排第33-35页
        一、诉状审查第33-34页
        二、补正告知第34页
        三、诉状驳回第34-35页
        四、诉状送达第35页
    第二节 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应对机制第35-38页
    第三节 渐进式模式与最终制度的对接第38-41页
结论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致谢第45-4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基因食品消费者感知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白菜型油菜PDAT1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