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规划、勘测与设计论文--线路设计论文--交叉口及其设计论文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安全性评价及设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第9页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3 小结第12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2-15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2 技术路线第13-15页
第二章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特征分析第15-29页
    2.1 互通式立交组成第15-19页
        2.1.1 匝道第15-17页
        2.1.2 匝道连接部第17-18页
        2.1.3 交织区第18-19页
    2.2 互通式立交分类第19-21页
        2.2.1 部分互通式立交第19页
        2.2.2 完全互通式立交第19-21页
        2.2.3 环形互通式立交第21页
    2.3 互通式立交交通流特性分析第21-27页
        2.3.1 交通流特征参数第22-23页
        2.3.2 匝道中间段交通流特性第23-24页
        2.3.3 匝道连接部交通流特性第24-25页
        2.3.4 交织区交通流特性第25-26页
        2.3.5 收费站交通流特性第26-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三章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安全性评价第29-41页
    3.1 互通式立交安全性影响因素分析第29-32页
        3.1.1 主观因素第29页
        3.1.2 客观因素第29-32页
    3.2 互通式立交安全性评价体系的构建第32-35页
        3.2.1 安全性评价原则第32页
        3.2.2 安全性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第32-35页
    3.3 互通式立交安全性评价要点分析第35-38页
        3.3.1 互通式立交主线安全性评价要点第35页
        3.3.2 互通式立交匝道安全性评价要点第35-37页
        3.3.3 互通式立交收费站安全性评价要点第37页
        3.3.4 互通式立交交通附属设施安全性评价要点第37-38页
    3.4 互通式立交安全性评价流程第38-39页
    3.5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四章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安全性设计第41-56页
    4.1 互通式立交匝道范围的运行速度计算第41-45页
        4.1.1 匝道范围车辆运行速度规律分析第41页
        4.1.2 匝道范围车辆的减速运行曲线第41-42页
        4.1.3 匝道范围车辆的加速运行曲线第42页
        4.1.4 匝道范围车辆运行速度计算第42-45页
    4.2 匝道平面线形的安全性设计第45-50页
        4.2.1 匝道设计速度的确定第45-46页
        4.2.2 匝道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协调性分析第46页
        4.2.3 匝道平面线形设计安全性的要求第46-48页
        4.2.4 匝道范围的视距安全性分析第48-50页
    4.3 匝道纵断面线形的安全性设计第50-52页
        4.3.1 匝道纵坡坡度要求第51页
        4.3.2 匝道纵坡坡长要求第51-52页
        4.3.3 匝道竖曲线半径要求第52页
    4.4 匝道横断面线形的安全性设计第52-53页
    4.5 匝道超高横坡设置的安全性设计第53-54页
    4.6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五章 实例分析第56-73页
    5.1 项目概况第56-59页
    5.2 互通式立交选址、间距及型式第59-60页
    5.3 互通式立交主线及匝道运行速度评价第60-66页
        5.3.1 互通式立交主线及匝道运行速度计算第60-65页
        5.3.2 互通式立交各匝道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第65-66页
    5.4 互通式立交布置第66-71页
        5.4.1 匝道平面线形第66-68页
        5.4.2 匝道纵断面第68-69页
        5.4.3 匝道横断面第69-71页
    5.5 互通式立交视距第71页
    5.6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3-75页
    6.1 总结第73-74页
    6.2 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桥梁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和控制研究--以柳树塘桥梁工程为例
下一篇:乐业至百色段高速公路交通量分析及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