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2-15页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5-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桥梁工程质量管理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7-25页 |
2.1 质量与质量管理 | 第17页 |
2.2 项目质量管理 | 第17-19页 |
2.2.1 质量管理的定义 | 第17页 |
2.2.2 质量管理的原则 | 第17-18页 |
2.2.3 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 | 第18-19页 |
2.3 质量管理的理论方法 | 第19-22页 |
2.3.1 零缺陷理论 | 第19-20页 |
2.3.2 六西格玛理论 | 第20-21页 |
2.3.3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第21-22页 |
2.4 桥梁工程质量管理的特点 | 第22-24页 |
2.4.1 桥梁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 第22-23页 |
2.4.2 桥梁工程质量管理特点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柳树塘桥梁工程概述 | 第25-38页 |
3.1 柳树塘桥梁工程概况 | 第25页 |
3.2 柳树塘桥梁工程自然条件及工程状况 | 第25-26页 |
3.2.1 地形条件 | 第25页 |
3.2.2 地质与水文条件 | 第25-26页 |
3.2.3 气象条件 | 第26页 |
3.2.4 地震参数 | 第26页 |
3.2.5 工程建设环境 | 第26页 |
3.3 柳树塘桥梁工程的质量是施工的重点及难点 | 第26-27页 |
3.3.1 施工重点 | 第26-27页 |
3.3.2 施工难点 | 第27页 |
3.4 柳树塘桥梁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 | 第27-34页 |
3.4.1 人员因素 | 第27-29页 |
3.4.2 原材料因素 | 第29-30页 |
3.4.3 机械因素 | 第30-31页 |
3.4.4 施工方法 | 第31-33页 |
3.4.5 施工环境 | 第33-34页 |
3.5 柳树塘桥梁工程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 | 第34-37页 |
3.5.1 质量管理体系及机构不健全 | 第34页 |
3.5.2 参与人员质量意识淡薄 | 第34-35页 |
3.5.3 材料和设备问题 | 第35-36页 |
3.5.4 施工方法不合理 | 第36页 |
3.5.5 高填、深挖问题 | 第36-37页 |
3.5.6 桥头跳车问题 | 第37页 |
3.5.7 断桩问题 | 第37页 |
3.5.8 桥面铺装问题 | 第3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柳树塘桥梁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措施 | 第38-53页 |
4.1 制定科学的质量管理计划 | 第38-39页 |
4.1.1 质量管理计划编制 | 第38-39页 |
4.1.2 质量管理计划的内容 | 第39页 |
4.2 质量管理意识 | 第39-41页 |
4.2.1 质量管理的培训 | 第40页 |
4.2.2 质量管理考核的制度约束 | 第40-41页 |
4.2.3 管理量化考核,引入质量评比活动 | 第41页 |
4.3 建立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措施 | 第41-49页 |
4.3.1 建立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机构 | 第41-42页 |
4.3.2 质量保证体系 | 第42-44页 |
4.3.3 质量管理制度 | 第44页 |
4.3.4 劳动力保证 | 第44-45页 |
4.3.5 材料保证 | 第45-46页 |
4.3.6 分部、分项工程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技术措施 | 第46-49页 |
4.3.7 环境条件保障 | 第49页 |
4.4 抓住质量控制难点 | 第49页 |
4.5 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 | 第49-52页 |
4.5.1 事前控制 | 第50-51页 |
4.5.2 事中控制 | 第51页 |
4.5.3 事后控制 | 第51-5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4页 |
5.1 结论 | 第53页 |
5.2 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