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震桥梁动力响应分析及限位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引言 | 第9页 |
·隔震的基本原理 | 第9-10页 |
·桥梁减隔震设计与传统抗震设计的特点 | 第10-11页 |
·减隔震系统的组成 | 第11-12页 |
·常见的隔震装置 | 第12-18页 |
·各国桥梁减隔震技术的发展 | 第15页 |
·减隔震技术在我国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 第15-17页 |
·减震桥梁的震害教训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地震振动方程及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18-29页 |
·地震振动方程的建立 | 第18-20页 |
·动力计算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20-25页 |
·桥梁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 第25-27页 |
·静力法 | 第25页 |
·动力反应谱法 | 第25-27页 |
·动态时程分析法 | 第27页 |
·地震输入的确定 | 第27-29页 |
·地震动输入 | 第27-28页 |
·地震动输入方式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地震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 第29-51页 |
·铅芯橡胶支座参数对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30-36页 |
·模型参数 | 第30页 |
·分析结果 | 第30-36页 |
·挡块对隔震桥梁动力响应影响分析 | 第36-41页 |
·场地特性的影响 | 第41-43页 |
·下部结构尺寸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 第43-51页 |
第四章 限位装置对隔震桥梁动力响应的研究 | 第51-59页 |
·限位机理 | 第51-52页 |
·计算模型 | 第52-53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3-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