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2 海洋可再生能源概述 | 第15-23页 |
2.1 可再生能源与海洋可再生能源的界定 | 第15-16页 |
2.1.1 可再生能源 | 第15页 |
2.1.2 海洋可再生能源 | 第15-16页 |
2.2 海洋可再生能源的种类 | 第16-17页 |
2.3 海洋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 第17-18页 |
2.4 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现状 | 第18-22页 |
2.4.1 国外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现状 | 第18-20页 |
2.4.2 国内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现状 | 第20-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其不足 | 第23-31页 |
3.1 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法律制度的现状 | 第23-27页 |
3.1.1 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立法现状 | 第23-24页 |
3.1.2 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法律制度 | 第24-27页 |
3.2 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7-30页 |
3.2.1 经济激励法律制度缺少立法前瞻性 | 第27-28页 |
3.2.2 专项资金法律制度缺少资金监管规定 | 第28页 |
3.2.3 总量目标法律制度缺少鼓励参与措施 | 第28-29页 |
3.2.4 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缺少统一准入标准 | 第29-3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4 国外海洋可再生能源法律制度考察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31-38页 |
4.1 主要国家海洋可再生能源法律制度考察 | 第31-35页 |
4.1.1 美国海洋可再生能源法律制度 | 第31-32页 |
4.1.2 英国海洋可再生能源法律制度 | 第32-33页 |
4.1.3 法国海洋可再生能源法律制度 | 第33-34页 |
4.1.4 德国海洋可再生能源法律制度 | 第34-35页 |
4.1.5 澳大利亚海洋可再生能源法律制度 | 第35页 |
4.2 国外海洋可再生能源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35-37页 |
4.2.1 加大公众参与力度 | 第35-36页 |
4.2.2 完善双向经济制度 | 第36页 |
4.2.3 加强立法保障力度 | 第36-3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5 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38-47页 |
5.1 完善海洋可再生能源经济激励法律制度 | 第38-40页 |
5.1.1 确立海洋可再生能源上网竞价制度 | 第38-39页 |
5.1.2 细化海洋可再生能源税收优惠激励制度 | 第39-40页 |
5.2 完善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法律制度 | 第40-42页 |
5.2.1 增加海洋可再生能源工程基金制度 | 第40-41页 |
5.2.2 补充海洋可再生能源成本分摊协议制度 | 第41-42页 |
5.3 完善海洋可再生能源总量目标法律制度 | 第42-45页 |
5.3.1 构建海洋可再生能源强制配额制度 | 第42-44页 |
5.3.2 协调海洋可再生能源固定电价制度 | 第44-45页 |
5.4 完善海洋可再生能源市场准入法律制度 | 第45-46页 |
5.4.1 建立海洋可再生能源统一监管准入制度 | 第45页 |
5.4.2 明确海洋可再生能源绿色采购制度 | 第45-4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