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2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概述 | 第12-21页 |
2.1 公益诉讼的内涵 | 第12页 |
2.2 环境公益诉讼概念、特点和判断标准 | 第12-15页 |
2.2.1 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 | 第12-13页 |
2.2.2 环境公益诉讼的特点 | 第13-14页 |
2.2.3 环境公益诉讼的判断标准 | 第14-15页 |
2.3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2.3.1 环境权理论 | 第15-16页 |
2.3.2 信托理论 | 第16页 |
2.3.3 诉讼权理论 | 第16-17页 |
2.4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概念界定和特点 | 第17-19页 |
2.4.1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4.2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特点 | 第18-19页 |
2.5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扩展的理论依据 | 第19-2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3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21-29页 |
3.1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现状 | 第21-25页 |
3.1.1 立法现状 | 第21-22页 |
3.1.2 司法实践现状 | 第22-25页 |
3.2 我国环境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3.2.1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缺失 | 第25-26页 |
3.2.2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之间易发生竞合 | 第26-27页 |
3.2.3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配套机制不完善 | 第2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4 国外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现状考察 | 第29-38页 |
4.1 英美法系国家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现状考察 | 第29-34页 |
4.1.1 美国公民诉讼原告资格的规定 | 第29-32页 |
4.1.2 英国检举人诉讼原告资格的发展 | 第32-33页 |
4.1.3 印度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基本原理 | 第33-34页 |
4.2 大陆法系国家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现状考察 | 第34-36页 |
4.2.1 德国的团体诉讼原告资格的借鉴 | 第34-35页 |
4.2.2 法国越权诉讼原告资格的研究 | 第35页 |
4.2.3 日本公害诉讼原告资格的规定 | 第35-36页 |
4.3 国外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 第36-37页 |
4.3.1 原告资格从严到宽 | 第36页 |
4.3.2 利害关系从直接到非直接 | 第36-37页 |
4.3.3 原告范围的扩张 | 第3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5 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完善 | 第38-51页 |
5.1 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8-39页 |
5.1.1 必要性分析 | 第38-39页 |
5.1.2 可行性分析 | 第39页 |
5.2 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建议 | 第39-50页 |
5.2.1 扩大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范围 | 第39-45页 |
5.2.2 避免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之间竟合的多元化协调 | 第45-46页 |
5.2.3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具体配套机制构建 | 第46-5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