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现状第12-15页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2-13页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3-15页
    1.4 本文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5-17页
        1.4.1 本文研究方法第15页
        1.4.2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5-17页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17-24页
    2.1 高校教师及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点第17-19页
        2.1.1 高校教师的概念和特点第17页
        2.1.2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点第17-19页
    2.2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及评价体系的概念第19-21页
        2.2.1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概念第19-20页
        2.2.2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概念第20-21页
    2.3 相关理论基础第21-22页
        2.3.1 需要激励理论第21页
        2.3.2 指标分解理论第21-22页
        2.3.3 绩效评估理论第22页
    2.4 本章小结第22-24页
3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现状与问题分析第24-35页
    3.1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发展历程第24-25页
    3.2 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现状第25-29页
        3.2.1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内容第25-26页
        3.2.2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及目的第26-27页
        3.2.3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程序第27页
        3.2.4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方式和综合评价方法第27-29页
    3.3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存在问题第29-31页
        3.3.1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内容不够全面,指标不够科学第29-30页
        3.3.2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目标过于重视统一第30页
        3.3.3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方式采取他评第30-31页
        3.3.4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过于主观,重定性轻定量第31页
        3.3.5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缺乏合理标准,平均主义突出第31页
    3.4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问题成因第31-34页
        3.4.1 社会相关思想影响第31-32页
        3.4.2 政府相关政策的影响第32-33页
        3.4.3 高校教师思想认识不足第33页
        3.4.4 高校相关制度的缺失第33-34页
        3.4.5 高校部分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落后第34页
    3.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4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构建第35-48页
    4.1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构建目标第35页
    4.2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第35-37页
        4.2.1 目标一致性原则第35页
        4.2.2 科学性原则第35-36页
        4.2.3 社会评价和个体评价结合的原则第36页
        4.2.4 系统评价和重点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第36页
        4.2.5 激励评价和发展评价相统一的原则第36-37页
    4.3 构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第37-38页
    4.4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指标筛选第38-45页
        4.4.1 专家咨询法第38-40页
        4.4.2 筛选指标过程第40-45页
    4.5 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过程第45-46页
    4.6 兼顾“功能性”和“协调性”的综合评价模型第46-47页
    4.7 本章小结第47-48页
5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应用的实证分析第48-58页
    5.1 东北林业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基本情况第48-49页
    5.2 评价主体的选择第49页
    5.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49-53页
    5.4 效度和信度的检验第53-54页
    5.5 评价的程序第54-55页
    5.6 基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分析第55-57页
    5.7 本章小结第57-58页
6 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对策建议第58-63页
    6.1 制定分层、明确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指标第58页
    6.2 以多元评价主体代替一元评价主体第58页
    6.3 摆正评价目的,加强协同合作第58-59页
    6.4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标准突出以教师为本第59-60页
    6.5 重视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建设第60-61页
    6.6 建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监督和反馈机制第61-62页
    6.7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结论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附录A第66-70页
附录B第70-72页
附录C第72-7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伊通满族自治县社区管理模式优化研究
下一篇: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过程中的伊春市政府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