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民事虚假诉讼的法律规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民事虚假诉讼概述 | 第10-17页 |
一、民事虚假诉讼的定义 | 第10-11页 |
二、民事虚假诉讼的特征 | 第11-14页 |
(一) 诉讼形式合法 | 第11-13页 |
(二) 诉讼目的非法 | 第13-14页 |
(三) 行为目的隐蔽 | 第14页 |
三、民事虚假诉讼的构成要件 | 第14-17页 |
(一) 侵权理论角度 | 第14-15页 |
(二) 犯罪理论角度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我国民事虚假诉讼实证分析 | 第17-28页 |
一、当事人一方为多分离婚财产虚假诉讼案 | 第17-20页 |
(一) 案情回顾 | 第17-18页 |
(二) 案件判决 | 第18-19页 |
(三) 案件评析 | 第19-20页 |
二、被执行人为规避执行虚假诉讼案 | 第20-23页 |
(一) 案情回顾 | 第20-21页 |
(二) 案件判决 | 第21页 |
(三) 案件评析 | 第21-23页 |
三、公司股东为转移资产虚假诉讼案 | 第23-26页 |
(一) 案情回顾 | 第23-24页 |
(二) 案件判决 | 第24页 |
(三) 案件评析 | 第24-26页 |
四、商标权人为司法认定驰名商标虚假诉讼案 | 第26-28页 |
(一) 案情回顾 | 第26页 |
(二) 案件判决 | 第26-27页 |
(三) 案件评析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我国民事虚假诉讼成因分析 | 第28-35页 |
一、当事人方面 | 第28-29页 |
(一) 主观因素:诚信道德缺失,法律意识淡薄 | 第28页 |
(二) 客观因素:发动诉讼便利,滥用民事诉权 | 第28-29页 |
二、司法运行方面 | 第29-31页 |
(一) 诉讼实体方面偏向当事人主义 | 第29-30页 |
(二) 法官考核制度存在弊端 | 第30-31页 |
三、法律规制方面 | 第31-35页 |
(一) 民事诉讼规则留下空间 | 第31页 |
(二) 法院调解制度存在局限 | 第31-32页 |
(三) 相关法律规制失位 | 第32-35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民事虚假诉讼的法律规制及构建 | 第35-43页 |
一、程序法方面的规制 | 第35-39页 |
(一) 构建释明承诺机制,完善立案审查制度 | 第35-36页 |
(二) 明确当事人真实义务,理性看待法官调解率 | 第36-38页 |
(三) 强化法院调查取证权,加强调解过程中的防范 | 第38-39页 |
二、实体法方面的规制 | 第39-43页 |
(一) 认定虚假诉讼侵权责任,完善案外人救济渠道 | 第39-41页 |
(二) 确立虚假诉讼刑事责任,细化具体刑法规范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