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

社区治理视域下日本公民馆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导论第8-20页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第8-10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三、核心概念界定第15-18页
    四、研究方法第18-19页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第19-20页
第一章 相关理论概述第20-29页
    一、社区治理理论第20-23页
        (一) 以治理理论为前提第20-21页
        (二) 强调协同治理第21-22页
        (三) 多元主体参与第22-23页
    二、公民参与理论第23-26页
        (一) 体现公民权利第24-25页
        (二) 突出自治精神第25-26页
    三、社会教育理论第26-29页
        (一) 终身教育论第26-27页
        (二) 教育影响论第27页
        (三) 系统教育论第27-29页
第二章 日本公民馆的发展历程及其社区治理功能第29-37页
    一、日本公民馆的发展历程第29-32页
        (一) 战后日本公民馆的设置第29-30页
        (二) 50年代社会教育法的制定第30-31页
        (三) 60年代日本公民馆的重建第31页
        (四) 70年代日本公民馆的革新第31-32页
        (五) 80年代以后终身教育的推进第32页
    二、日本公民馆的社区治理功能第32-37页
        (一) 鼓励公民参与第32-34页
        (二) 整合社会资源第34-35页
        (三) 兼顾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第35-36页
        (四) 宣传法治精神第36-37页
第三章 当前日本公民馆在社区治理中面临的发展困境第37-46页
    一、出现目标偏差,公民参与度减弱第37-40页
        (一) 日本社会的政治民主本质第37-38页
        (二) 自治性与非营利性之间的矛盾第38-39页
        (三) 公民馆活动形式单一第39-40页
    二、产生功能错位,运营方式缺乏规范性第40-43页
        (一) 政企合作导致人事变动过快第40-41页
        (二) 社会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第41-42页
        (三) 服务对象和内容存在局限性第42-43页
    三、国权与民权失衡,社会教育陷入困境第43-46页
        (一) 历史观教育的错误引导第43-44页
        (二) 国家财政补助逐年减少第44-45页
        (三) 《社会教育法》渗透国家意志第45-46页
第四章 日本公民馆对转型期中国社区治理的借鉴意义第46-58页
    一、拓宽公民参与的路径第46-48页
        (一) 搭建公共参与平台,完善居民公约第46-47页
        (二)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社区自治第47-48页
        (三) 畅通沟通渠道,提升社区活动品味第48页
    二、提高协同治理能力第48-52页
        (一) 转变政府职能,提倡多中心治理模式第48-50页
        (二) 提高公共服务购买能力,大力扶持社会组织第50-51页
        (三) 推行志愿服务活动,规范运营方式第51-52页
    三、完善社会教育体系第52-55页
        (一) 构建学习型社会第52-53页
        (二) 加强法律的教育和宣传第53-54页
        (三) 实现法律和道德教育双管齐下第54页
        (四) 增加社会教育的财政支出第54-55页
    四、重视公共精神的培育第55-58页
        (一) 提升社会文明化程度第55-56页
        (二) 提高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关注度第56页
        (三) 保障公民权利的行使第56-58页
结语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JRD公司薪酬体系优化设计研究
下一篇:我国航运企业船舶融资租赁风险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