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1 归因方式与抑郁的相关研究 | 第10-24页 |
1.1 归因方式的定义 | 第10页 |
1.2 归因方式的测量 | 第10-14页 |
1.3 抑郁的定义 | 第14页 |
1.4 抑郁的测量工具 | 第14-15页 |
1.5 归因方式与抑郁的理论相关 | 第15-17页 |
1.6 归因方式与抑郁关系的理论研究 | 第17-20页 |
1.7 归因方式与抑郁的实证相关研究 | 第20-24页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 | 第24-34页 |
1 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24-27页 |
1.1 归因方式与抑郁的整体效应 | 第24-25页 |
1.2 相关因素对归因方式与抑郁关系的调节效应 | 第25-27页 |
2 元分析方法简介 | 第27-30页 |
2.1 元分析的特点 | 第27-28页 |
2.2 元分析方法在我国的应用 | 第28-29页 |
2.3 元分析的步骤 | 第29页 |
2.4 元分析的优势 | 第29-30页 |
2.5 元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 第30页 |
3 研究设计 | 第30-31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30-31页 |
3.2 研究思路 | 第31页 |
3.3 研究假设 | 第31页 |
4 研究意义 | 第31-34页 |
4.1 理论意义 | 第31页 |
4.2 现实意义 | 第31-34页 |
第三部分 研究过程 | 第34-38页 |
1 文献检索 | 第34-35页 |
1.1 中文文献检索 | 第34页 |
1.2 外文文献检索 | 第34页 |
1.3 文献筛选标准 | 第34-35页 |
2 编码方法及过程 | 第35-36页 |
3 数据分析 | 第36-38页 |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 | 第38-70页 |
1 积极(正性)事件归因方式总分与抑郁的效应值检验 | 第38-43页 |
1.1 纳入文献的具体情况 | 第38-39页 |
1.2 效应值分布和同质性检验 | 第39-42页 |
1.3 整体效应检验 | 第42页 |
1.4 调节效应检验 | 第42-43页 |
2 消极(负性)事件归因方式总分与抑郁的效应值检验 | 第43-48页 |
2.1 纳入文献的具体情况 | 第43-45页 |
2.2 效应值分布和同质性检验 | 第45-47页 |
2.3 主效应检验 | 第47页 |
2.4 调节效应检验 | 第47-48页 |
3 积极事件下内在性维度与抑郁的效应值检验 | 第48-51页 |
3.1 纳入文献的具体情况 | 第48-49页 |
3.2 效应值分布和同质性检验 | 第49-50页 |
3.3 主效应检验 | 第50页 |
3.4 调节效应检验 | 第50-51页 |
4 积极事件下稳定性维度与抑郁的效应值检验 | 第51-54页 |
4.1 纳入文献的详细情况 | 第51-52页 |
4.2 效应值分布和同质性检验 | 第52-53页 |
4.3 主效应检验 | 第53页 |
4.4 调节效应检验 | 第53-54页 |
5 积极事件下整体性维度与抑郁的效应值检验 | 第54-57页 |
5.1 纳入文献的具体情况 | 第54-55页 |
5.2 效应值分布和同质性检验 | 第55-56页 |
5.3 主效应检验 | 第56页 |
5.4 调节效应检验 | 第56-57页 |
6 消极事件下内在性维度与抑郁的效应值检验 | 第57-60页 |
6.1 纳入文献的具体情况 | 第57-58页 |
6.2 效应值分布和同质性检验 | 第58-59页 |
6.3 主效应检验 | 第59-60页 |
6.4 调节效应检验 | 第60页 |
7 消极事件下稳定性维度与抑郁的效应值检验 | 第60-64页 |
7.1 纳入文献的具体情况 | 第60-62页 |
7.2 效应值分布和同质性检验 | 第62-63页 |
7.3 主效应检验 | 第63页 |
7.4 调节效应检验 | 第63-64页 |
8 消极事件下整体性维度与抑郁的效应值检验 | 第64-67页 |
8.1 纳入文献的具体情况 | 第64-65页 |
8.2 效应值分布和同质性检验 | 第65-66页 |
8.3 主效应检验 | 第66页 |
8.4 调节效应检验 | 第66-67页 |
9 对元分析的各种控制 | 第67-70页 |
9.1 发表性偏倚 | 第67页 |
9.2 异质性检验 | 第67-70页 |
第五部分 讨论与总结 | 第70-78页 |
1 归因方式总分及各维度与抑郁相关的数据解释 | 第70-74页 |
1.1 整体效应分析 | 第70-71页 |
1.2 相关因素调节效应分析 | 第71-74页 |
2 本研究的不足 | 第74-75页 |
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75页 |
4 结论 | 第75-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发表论文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