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情绪与情感论文

归因方式与抑郁关系的元分析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0-24页
    1 归因方式与抑郁的相关研究第10-24页
        1.1 归因方式的定义第10页
        1.2 归因方式的测量第10-14页
        1.3 抑郁的定义第14页
        1.4 抑郁的测量工具第14-15页
        1.5 归因方式与抑郁的理论相关第15-17页
        1.6 归因方式与抑郁关系的理论研究第17-20页
        1.7 归因方式与抑郁的实证相关研究第20-24页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第24-34页
    1 已有研究的不足第24-27页
        1.1 归因方式与抑郁的整体效应第24-25页
        1.2 相关因素对归因方式与抑郁关系的调节效应第25-27页
    2 元分析方法简介第27-30页
        2.1 元分析的特点第27-28页
        2.2 元分析方法在我国的应用第28-29页
        2.3 元分析的步骤第29页
        2.4 元分析的优势第29-30页
        2.5 元分析方法的局限性第30页
    3 研究设计第30-31页
        3.1 研究目的第30-31页
        3.2 研究思路第31页
        3.3 研究假设第31页
    4 研究意义第31-34页
        4.1 理论意义第31页
        4.2 现实意义第31-34页
第三部分 研究过程第34-38页
    1 文献检索第34-35页
        1.1 中文文献检索第34页
        1.2 外文文献检索第34页
        1.3 文献筛选标准第34-35页
    2 编码方法及过程第35-36页
    3 数据分析第36-38页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第38-70页
    1 积极(正性)事件归因方式总分与抑郁的效应值检验第38-43页
        1.1 纳入文献的具体情况第38-39页
        1.2 效应值分布和同质性检验第39-42页
        1.3 整体效应检验第42页
        1.4 调节效应检验第42-43页
    2 消极(负性)事件归因方式总分与抑郁的效应值检验第43-48页
        2.1 纳入文献的具体情况第43-45页
        2.2 效应值分布和同质性检验第45-47页
        2.3 主效应检验第47页
        2.4 调节效应检验第47-48页
    3 积极事件下内在性维度与抑郁的效应值检验第48-51页
        3.1 纳入文献的具体情况第48-49页
        3.2 效应值分布和同质性检验第49-50页
        3.3 主效应检验第50页
        3.4 调节效应检验第50-51页
    4 积极事件下稳定性维度与抑郁的效应值检验第51-54页
        4.1 纳入文献的详细情况第51-52页
        4.2 效应值分布和同质性检验第52-53页
        4.3 主效应检验第53页
        4.4 调节效应检验第53-54页
    5 积极事件下整体性维度与抑郁的效应值检验第54-57页
        5.1 纳入文献的具体情况第54-55页
        5.2 效应值分布和同质性检验第55-56页
        5.3 主效应检验第56页
        5.4 调节效应检验第56-57页
    6 消极事件下内在性维度与抑郁的效应值检验第57-60页
        6.1 纳入文献的具体情况第57-58页
        6.2 效应值分布和同质性检验第58-59页
        6.3 主效应检验第59-60页
        6.4 调节效应检验第60页
    7 消极事件下稳定性维度与抑郁的效应值检验第60-64页
        7.1 纳入文献的具体情况第60-62页
        7.2 效应值分布和同质性检验第62-63页
        7.3 主效应检验第63页
        7.4 调节效应检验第63-64页
    8 消极事件下整体性维度与抑郁的效应值检验第64-67页
        8.1 纳入文献的具体情况第64-65页
        8.2 效应值分布和同质性检验第65-66页
        8.3 主效应检验第66页
        8.4 调节效应检验第66-67页
    9 对元分析的各种控制第67-70页
        9.1 发表性偏倚第67页
        9.2 异质性检验第67-70页
第五部分 讨论与总结第70-78页
    1 归因方式总分及各维度与抑郁相关的数据解释第70-74页
        1.1 整体效应分析第70-71页
        1.2 相关因素调节效应分析第71-74页
    2 本研究的不足第74-75页
    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第75页
    4 结论第75-78页
参考文献第78-88页
致谢第88-90页
发表论文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针刺治疗哮喘的疗效观察及对哮喘大鼠肺大肠等组织SP-A mRNA表达的影响
下一篇: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运行与绩效评价研究--基于福建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