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抛锚式教学法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绪论第7-18页
    一、选题理由及意义第7-9页
        (一) 选题理由第7-8页
        (二) 选题意义第8-9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6页
        (一) 国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6页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6-17页
        (一) 研究思路第16-17页
        (二) 研究方法第17页
    四、创新与不足第17-18页
        (一) 研究创新点第17页
        (二) 不足之处第17-18页
第一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抛锚式教学法概述第18-21页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抛锚式教学法的内涵第18-19页
        (一) 初中思想品德课抛锚式教学法的含义第18-19页
        (二) 初中思想品德课抛锚式教学法的特征第19页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抛锚式教学法的意义第19-21页
        (一) 变革传统思想品德教学方法第19-20页
        (二) 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第20页
        (三) 促进初中生全面素质提高第20-21页
第二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抛锚式教学法的理论和现实依据第21-27页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抛锚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第21-23页
        (一)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第21页
        (二) 建构主义理论第21-22页
        (三) 人本主义理论第22页
        (四) 情境认知理论第22-23页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抛锚式教学法的现实依据第23-27页
        (一) 课改要求的实施第23-24页
        (二) 教学模式的反思第24-25页
        (三) 素质教育的推进第25-27页
第三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抛锚式教学法的实施第27-34页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抛锚式教学法的操作程序第27-32页
        (一) 创设情境第27-28页
        (二) 确定问题第28-29页
        (三) 自主学习第29页
        (四) 协作学习第29-31页
        (五) 效果评价第31-32页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抛锚式教学法的实施原则第32-34页
        (一) 统筹教学活动第32-33页
        (二) 引领课程设计第33页
        (三) 促进师生创新第33-34页
第四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抛锚式教学法的实践成效及其原因第34-39页
    一、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第34-36页
        (一)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34-35页
        (二) 提升学生的学科思维力第35-36页
        (三) 培养学生学习的素养性第36页
    二、转化教师的课堂角色第36-39页
        (一) 推动教师的思维转型第37页
        (二) 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第37-38页
        (三) 激发教师的群体智慧第38-39页
第五章 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抛锚式教学法的反思第39-46页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抛锚式教学法存在的问题第39-41页
        (一) 整体水平不高第39-40页
        (二) 观念更新缓慢第40页
        (三) 参与程度不高第40-41页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抛锚式教学法采取的对策第41-46页
        (一) 讲求教学技巧第41-43页
        (二) 转变传统观念第43页
        (三) 创设良好氛围第43-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附录第51-56页
致谢第56-5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钱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当代回响--以高中思想政治课为视角
下一篇: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成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