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事和解的达成要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刑事和解概述 | 第10-21页 |
第一节 我国刑事和解的基础 | 第10-13页 |
一、我国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 | 第10-11页 |
二、我国刑事和解的实践基础 | 第11-12页 |
三、我国刑事和解的法律基础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刑事和解概念的界定 | 第13-17页 |
一、刑事和解的概念 | 第13-14页 |
二、刑事和解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 第14-17页 |
(一) 刑事和解与刑事调解 | 第14-15页 |
(二) 刑事和解与辩诉交易 | 第15-16页 |
(三) 刑事和解与“私了” | 第16-17页 |
第三节 刑事和解的功能 | 第17-21页 |
一、刑事和解对受害人的功能 | 第17-18页 |
(一) 受害人主体地位保障功能 | 第18页 |
(二) 受害人的补偿功能 | 第18页 |
二、刑事和解对于犯罪人的功能 | 第18-19页 |
(一) 获得较宽缓的刑事责任 | 第18-19页 |
(二) 有利于犯罪人更好的复归社会 | 第19页 |
三、刑事和解对于国家的功能 | 第19-21页 |
(一) 提高了刑事诉讼的效率 | 第19-20页 |
(二) 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刑事和解的程序 | 第21-37页 |
第一节 犯罪人认罪 | 第21-23页 |
一、刑事和解中犯罪人认罪的概念 | 第22页 |
二、刑事和解中犯罪人认罪的必要性 | 第22-23页 |
第二节 犯罪人赔礼道歉 | 第23-29页 |
一、赔礼道歉概述 | 第23-26页 |
(一) 赔礼道歉的内涵 | 第23-24页 |
(二) 赔礼道歉法律化的基础 | 第24-25页 |
(三) 赔礼道歉在我国的法律实践 | 第25-26页 |
二、刑事和解中的赔礼道歉 | 第26-29页 |
(一) 刑事和解中赔礼道歉的要素 | 第26-27页 |
(二) 赔礼道歉在刑事和解中的程序价值 | 第27-29页 |
第三节 犯罪人赔偿损失 | 第29-34页 |
一、刑事和解中赔偿损失的界定 | 第29-33页 |
(一) 刑事和解中赔偿损失的性质 | 第29-31页 |
(二) 刑事和解中赔偿损失的范围 | 第31-32页 |
(三) 刑事和解中赔偿损失与“花钱买刑” | 第32-33页 |
二、刑事和解中赔偿损失的功能 | 第33-34页 |
(一) 赔偿损失是更贴近受害人所期待的补偿方式 | 第33页 |
(二) 使得受害人的损失得到更加全面的赔偿 | 第33-34页 |
(三) 和解赔偿可以获得更切实的履行 | 第34页 |
第四节 受害人谅解犯罪人 | 第34-37页 |
一、受害人谅解犯罪人的含义 | 第34-35页 |
二、受害人谅解犯罪人应注意的问题 | 第35-37页 |
第三章 赔礼道歉与刑事和解 | 第37-42页 |
第一节 赔礼道歉在刑事和解中存在的问题 | 第37-39页 |
一、犯罪人赔礼道歉不是出于内心自愿 | 第37-38页 |
二、犯罪人害怕赔礼道歉会构成诉讼中的自认 | 第38页 |
三、赔礼道歉的形式单一 | 第38-39页 |
第二节 赔礼道歉在刑事和解中的完善建议 | 第39-42页 |
一、强调赔礼道歉的自愿性 | 第39页 |
二、完善赔礼道歉的内容与形式 | 第39-40页 |
三、发挥第三人在赔礼道歉中的作用 | 第40-42页 |
第四章 赔偿损失与刑事和解 | 第42-48页 |
第一节 赔偿损失在刑事和解中存在的问题 | 第42-44页 |
一、犯罪人赔偿损失不以道歉为前提 | 第42页 |
二、缺乏统一赔偿标准 | 第42-43页 |
三、赔偿形式过于单一 | 第43页 |
四、当事人一方反悔 | 第43-44页 |
第二节 赔偿损失在刑事和解中的完善建议 | 第44-48页 |
一、赔偿损失必须以犯罪人赔礼道歉为前提 | 第44页 |
二、对刑事和解赔偿标准进行规制 | 第44-45页 |
三、探求多元化的赔偿方式 | 第45-46页 |
四、加强对刑事和解的监督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