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引言 | 第7-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9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3.1 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 第9页 |
1.3.2 有利于显化农村宅基地资产 | 第9-10页 |
1.3.3 有利于发展现代化农业 | 第10页 |
1.3.4 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 | 第10-11页 |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4页 |
1.4.1 国外的研究 | 第11-12页 |
1.4.2 国内的研究 | 第12-13页 |
1.4.3 启示与借鉴 | 第13-14页 |
1.5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 | 第14-17页 |
1.5.1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 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宅基地管理研究的基础理论 | 第17-22页 |
2.1 关乎城镇化 | 第17-18页 |
2.1.1 旧型城镇化 | 第17页 |
2.1.2 新型城镇化 | 第17页 |
2.1.3 旧型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 | 第17-18页 |
2.2 关乎农村宅基地 | 第18-19页 |
2.2.1 农村宅基地 | 第18页 |
2.2.2 农村宅基地管理 | 第18页 |
2.2.3 农村宅基地与城镇化 | 第18-19页 |
2.3 五大发展理念 | 第19页 |
2.4 创新型“三个强省” | 第19-20页 |
2.5 资源资产化管理 | 第20页 |
2.6 土地资本化原理 | 第20页 |
2.7 产业布局理论 | 第20页 |
2.8 土地制度 | 第20-22页 |
3 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新型城镇化推进 | 第22-27页 |
3.1 农村宅基地管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 第22-23页 |
3.1.1 地位分析 | 第22页 |
3.1.2 作用分析 | 第22-23页 |
3.2 新型城镇化助动农村宅基地管理机制改革 | 第23-24页 |
3.3 国内典型地区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实践 | 第24-27页 |
3.3.1 重庆市 | 第24页 |
3.3.2 江苏省苏北地区 | 第24-25页 |
3.3.3 安徽省金寨县 | 第25-27页 |
4 构建与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皖北农村宅基地管理机制 | 第27-43页 |
4.1 皖北农村宅基地利用与城镇化发展现状 | 第27-30页 |
4.1.1 皖北概况 | 第27页 |
4.1.2 皖北农村宅基地的利用现状分析 | 第27-28页 |
4.1.3 皖北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与态势 | 第28-30页 |
4.2 皖北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困境和目标 | 第30-32页 |
4.2.1 困境分析 | 第30-31页 |
4.2.2 目标确定 | 第31-32页 |
4.3 皖北农村宅基地管理机制的构建思路 | 第32-33页 |
4.4 皖北农村宅基地管理机制构建 | 第33-41页 |
4.4.1 明晰产权构建管理格局 | 第33-35页 |
4.4.2 建立协调规划的联系机制 | 第35-36页 |
4.4.3 创设区域性和预期性的农村宅基地用地指标平衡机制 | 第36-37页 |
4.4.4 创立代际关联和以房代地的农村宅基地分配机制 | 第37-38页 |
4.4.5 创新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 | 第38-40页 |
4.4.6 成立农村宅基地整治小组 | 第40-41页 |
4.4.7 建立常态性和针对性的民意采集机制 | 第41页 |
4.5 促进皖北农村宅基地管理机制的政策建议 | 第41-43页 |
5 结果与讨论 | 第43-45页 |
5.1 结果 | 第43-44页 |
5.2 讨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个人简介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