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中国刑事协商程序重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8-11页
第一章 协商性司法基本概述第11-28页
    一、协商性司法的概念第11-12页
    二、有别于“恢复性司法”的“协商性司法”第12-14页
    三、协商性司法的特征第14-16页
        (一) 协商的阶段第14页
        (二) 案件的适用范围第14页
        (三) 协商的参与主体第14-16页
        (四) 协商程序的启动、协商的内容及法律后果第16页
    四、理论视角下的协商性司法第16-22页
        (一) 协商性司法产生的理论背景——传统刑事司法的内在危机第16-18页
        (二) 协商性司法的理论基础第18-22页
    五、关于协商性司法的理论争议第22-28页
        (一) 协商性司法的合法性问题第22-23页
        (二) 协商性司法是否“背叛了程序正义”第23-25页
        (三)协商性司法的合法化因子第25-28页
第二章 协商程序的比较考察第28-46页
    一、英美法系的协商程序第28-33页
        (一) 美国的协商程序第28-31页
        (二) 英国的协商程序第31-33页
    二、大陆法系的协商程序第33-38页
        (一) 德国的协商程序第34-36页
        (二) 法国的协商程序第36-38页
    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协商程序第38-44页
        (一) 意大利的协商程序第38-39页
        (二) 日本的协商程序第39-41页
        (三) 俄罗斯的协商程序第41-42页
        (四) 中国台湾地区的协商程序第42-44页
    四、两大法系协商程序之比较第44-46页
第三章 中国刑事协商程序现状考察第46-56页
    一、有关中国刑事协商程序的现行规定第46-50页
        (一) 侦查阶段的协商模式第46-47页
        (二) 起诉阶段的协商模式第47-49页
        (三) 审判阶段的协商模式第49-50页
    二、实践中刑事协商程序存在的问题第50-54页
        (一) 侦查阶段协商程序存在的问题第50-51页
        (二) 审查起诉阶段协商程序存在的问题第51-52页
        (三) 审判阶段协商程序存在的问题第52-54页
    三、协商程序兴起的原因第54-56页
第四章 中国刑事协商程序重构的基本设想第56-71页
    一、侦查阶段协商程序之重构第56-59页
        (一) 轻微刑事案件调解模式第57-58页
        (二) 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第58-59页
        (三) 警察警告制度第59页
        (四) 羁押交易制度第59页
    二、审查起诉阶段的协商程序重构第59-63页
        (一)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第59-61页
        (二) 辩诉交易制度第61-62页
        (三) 公诉替代措施第62-63页
    三、审判阶段的协商程序重构第63-67页
        (一) 简易审判程序的完善第63-64页
        (二) 被告人认罪的审判协商模式第64-66页
        (三) 附带民事诉讼前置的程序第66页
        (四) 暂缓判决制度第66-67页
        (五) 暂时停止程序第67页
        (六) 积极悔过终止诉讼程序第67页
    四、协商程序的保障措施第67-71页
        (一) 程序方面的保障措施第68-69页
        (二) 实体方面的保障措施第69-71页
结语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钱锺书隐喻说研究--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参照
下一篇:冲突与共谋:全球模式节目本土化生产的权力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