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网络传谣定寻衅滋事罪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0-12页
一. 网络谣言型寻衅滋事罪概述第12-16页
    (一) 网络谣言型寻衅滋事罪产生背景第12-13页
    (二) 网络谣言型寻衅滋事罪的罪状及特征第13-16页
        1. “两高”对该罪罪状的解释第13-14页
        2. 网络谣言型寻衅滋事罪的特征及构成要件第14-16页
二. 以寻衅滋事罪追究网络谣言刑事责任存在的问题第16-37页
    (一) “两高”解释有违反罪刑法定原则之嫌第16-25页
        1. 信息网络并非“公共场所”第16-21页
        2. “网络秩序”不同于社会秩序第21-24页
        3. “两高”解释有违“犯罪行为与损害结果同一”要求第24-25页
    (二) 网络谣言型寻衅滋事罪典型判例存在的问题第25-32页
        1. “秦火火案”、“边民案”判决书分析第25-29页
        2. “两高”解释对其他网络谣言型寻衅滋事案件认定的影响第29-32页
    (三) “两高”解释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第32-37页
        1. 破坏刑法的可预测性第32-33页
        2. 对公民言论造成不当压制第33-35页
        3. 不利于网络监督的进行第35-37页
三. 网络谣言的刑法应对第37-43页
    (一) 国外应对网络谣言的刑法应对策略研究第37-38页
    (二) 网络谣言的应对策略第38-41页
        1. 注意公诉与自诉案件之间的平衡第38-39页
        2. 允许民众对政府的行为进行网络言论监督第39-40页
        3. 严厉打击有组织的集团化诽谤行为第40-41页
    (三) “刑修九”对网络谣言规制的启示第41-43页
结语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碳排放视角的我国贸易对环境影响研究
下一篇:中国制造业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与影响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