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民事执行监督制度研究--从当事人视角出发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引言第8-9页
一、民事执行监督的必要性第9-15页
    (一) 民事执行监督的概述第9-12页
        1. 执行监督的范畴第9-11页
        2. 执行监督的功能第11-12页
    (二) 从执行机关的角度论当事人监督的必要性第12-13页
    (三) 从执行当事人角度论执行监督的必要性第13-15页
二、我国现行民事执行监督方式的评析第15-24页
    (一)我国现行执行监督方式介绍第15-18页
        1. 法院的内部监督第15页
        2.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第15-16页
        3. 媒体、人大等的外部监督第16-17页
        4. 当事人执行监督第17-18页
    (二) 现行执行监督方式的局限性第18-24页
        1. 法院内部监督的局限性第18-19页
        2. 检察监督、人大、媒体等监督的缺陷第19-20页
        3. 当事人执行监督的现存问题第20-24页
三、域外民事执行当事人监督方式介绍第24-29页
    (一) 德国民事执行当事人监督方式概述第24-25页
    (二) 日本民事执行当事人监督概述第25-27页
    (三) 台湾地区民事执行当事人监督制度概述第27-29页
四、域外当事人监督制度适用于我国的可行性第29-37页
    (一) 民事执行权的配置探讨可行性第29-34页
        1. 域外民事执行权的配置模式第30-32页
        2. 我国民事执行权的配置模式第32-33页
        3. 域外民事执行权配置适用于我国的可行性分析第33-34页
    (二) 当事人监督的理论基础第34-37页
        1. 公正和效益价值理论第34-35页
        2. 执行救济理论第35-37页
五、完善我国民事执行当事人监督制度的建议第37-46页
    (一) 民事执行权进行合理配置第37-39页
    (二)当事人民事执行监督程序的完善第39-42页
        1. 赋予当事人适当的民事执行启动权第39-40页
        2. 明确各类执行救济的审查机构第40-41页
        3. 赋予当事人执行救济程序选择权第41-42页
    (三) 当事人监督立法方面的的完善第42-46页
        1. 当事人监督立法技术的完善第42-43页
        2. 当事人监督立法内容的完善第43-44页
        3. 设立债务人异议之诉制度第44-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承德避暑山庄与外八庙》(节选)汉译英翻译实践报告
下一篇:《绿玻璃宅子》(第一章)翻译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