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符号说明 | 第11-16页 |
第一章 甘草综述 | 第16-21页 |
1.1 甘草概述 | 第16页 |
1.2 甘草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 第16-17页 |
1.2.1 甘草化学成分研究 | 第16-17页 |
1.2.2 甘草生物活性研究 | 第17页 |
1.3 甘草叶子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4 甘草有效成分定量方法 | 第18-19页 |
1.5 甘草资源开发利用 | 第19页 |
1.6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UHPLC-QQQMS法同时测定并比较甘草各部位中8种成分含量 | 第21-30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1-23页 |
2.1.1 植物与食品材料 | 第21页 |
2.1.2 标准品与试剂 | 第21-23页 |
2.1.3 仪器 | 第2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3-25页 |
2.2.1 色谱条件优化 | 第23页 |
2.2.2 质谱条件优化 | 第23-24页 |
2.2.3 溶液配制 | 第24页 |
2.2.4 样品前处理 | 第24-25页 |
2.3 结果和讨论 | 第25-29页 |
2.3.1 UHPLC-QQQMS条件优化结果 | 第25-26页 |
2.3.2 线性范围、标准曲线及检出限 | 第26页 |
2.3.3 甘草各部位中8种成分含量 | 第26-29页 |
2.3.4 回收率和精密度 | 第29页 |
2.4 结论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甘草叶活性组分的制备 | 第30-34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3.1.1 植物材料 | 第30页 |
3.1.2 试剂 | 第30页 |
3.1.3 仪器 | 第30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0-32页 |
3.2.1 甘草叶提取与分级纯化 | 第30-31页 |
3.2.2 各组分麦芽糖酶抑制活性实验 | 第31-32页 |
3.3 结果和讨论 | 第32-33页 |
3.4 结论 | 第33-34页 |
第四章 甘草叶活性部位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 | 第34-45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34页 |
4.1.1 植物材料 | 第34页 |
4.1.2 药品与试剂 | 第34页 |
4.1.3 仪器 | 第34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4-37页 |
4.2.1 甘草叶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及光谱数据 | 第34-36页 |
4.2.2 甘草叶活性部位分离成分的定量分析 | 第36-37页 |
4.2.2.1 质谱及色谱条件优化 | 第36页 |
4.2.2.2 溶液的配制 | 第36页 |
4.2.2.3 样品的准备 | 第36-37页 |
4.3 结果和讨论 | 第37-44页 |
4.3.1 甘草叶活性部位分离成分的结构测定 | 第37-39页 |
4.3.2 甘草叶活性部位成分的种类和含量 | 第39-44页 |
4.3.2.1 质谱及色谱条件优化结果 | 第39-41页 |
4.3.2.2. 线性范围、标准曲线及定量限 | 第41-42页 |
4.3.2.3 甘草叶活性部位成分及相关化合物在甘草叶与各组分中的含量 | 第42-44页 |
4.4 结论 | 第44-45页 |
第五章 甘草叶分离纯化成分的生物活性研究 | 第45-52页 |
5.1 实验材料 | 第45页 |
5.1.1 药品与试剂 | 第45页 |
5.1.2 仪器设备 | 第45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5.2.1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 | 第45-46页 |
5.2.2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 第46页 |
5.2.3 麦芽糖酶抑制活性实验 | 第46页 |
5.3 结果和讨论 | 第46-51页 |
5.3.1 甘草叶成分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 | 第46-48页 |
5.3.2 甘草叶成分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 第48-50页 |
5.3.3 甘草叶成分对麦芽糖酶的抑制活性 | 第50-51页 |
5.4 结论 | 第51-52页 |
第六章 黑冰片成分研究综述 | 第52-55页 |
6.1 黑冰片概述 | 第52-53页 |
6.2 胆汁酸概述 | 第53页 |
6.3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53-55页 |
第七章 UHPLC-QQQMS法同时定量黑冰片等动物药物中15种胆汁酸含量 | 第55-65页 |
7.1 实验材料 | 第55-57页 |
7.1.1 试剂与药品 | 第55页 |
7.1.2 仪器设备 | 第55-57页 |
7.2 实验方法 | 第57页 |
7.2.1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 第57页 |
7.2.2 供试样品的前处理 | 第57页 |
7.2.3 方法学考察 | 第57页 |
7.3 结果和讨论 | 第57-64页 |
7.3.1 UHPLC-QQQMS条件优化 | 第57-60页 |
7.3.2 线性关系、定量限、检测限与回收率 | 第60-62页 |
7.3.3 样品中胆汁酸的含量 | 第62-64页 |
7.4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附图 | 第71-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专利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