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9-20页 |
1.1 选题的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8页 |
1.3.1 国外关于腐败和反腐败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 第11-14页 |
1.3.2 国内关于腐败和反腐败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 第14-18页 |
1.4 研究方法与结构框架 | 第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2 结构框架 | 第18页 |
1.5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8-20页 |
1.5.1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1.5.2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阐述 | 第20-27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3页 |
2.1.1 腐败和反腐败定义 | 第20-21页 |
2.1.2 我国反腐败体系特点 | 第21-22页 |
2.1.3 协作概念 | 第22-23页 |
2.2 相关理论阐述 | 第23-27页 |
2.2.1 行政监督理论 | 第23-25页 |
2.2.2 协同理论 | 第25-27页 |
3 常州市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反腐败协作现状分析 | 第27-32页 |
3.1 常州市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立案数据分析 | 第27-29页 |
3.2 常州市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协作办案总体情况分析 | 第29-30页 |
3.3 常州市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反腐败协作基础和过程分析 | 第30-32页 |
4 常州市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反腐败协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32-40页 |
4.1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2-35页 |
4.1.1 协作办案中证据衔接不当 | 第32-33页 |
4.1.2 协作办案的模式运行不畅 | 第33-34页 |
4.1.3 协作办案对权益保障不力 | 第34-35页 |
4.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5-40页 |
4.2.1 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办案标准和要求不一 | 第35-37页 |
4.2.2 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协作办案机制尚不完善 | 第37-38页 |
4.2.3 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反腐败协作相关法律缺失 | 第38-40页 |
5 完善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反腐败协作的对策建议 | 第40-50页 |
5.1 构建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反腐败协作中证据有效衔接机制 | 第40-42页 |
5.1.1 规范证据互用转化过程 | 第40-41页 |
5.1.2 完善证据衔接配套机制 | 第41-42页 |
5.2 创新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反腐败协作中办案模式运行机制 | 第42-47页 |
5.2.1 优化两大机关反腐败工作机制 | 第42-45页 |
5.2.2 设置反腐败协作领导办事机构 | 第45页 |
5.2.3 健全大要案提请协作查办制度 | 第45-46页 |
5.2.4 推进国家反腐败机构整合统一 | 第46-47页 |
5.3 健全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反腐败协作中合法权益保障机制 | 第47-50页 |
5.3.1 建立协作办案中互相监督制约机制 | 第47-48页 |
5.3.2 完善协作办案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48-50页 |
结束语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