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7页 |
1.1 流变学 | 第9页 |
1.2 电流变弹性体 | 第9-14页 |
1.2.1 电流变弹性体分散微粒制备进展 | 第12-14页 |
1.3 磁流变弹性体 | 第14-16页 |
1.4 电磁流变复合材料 | 第16-18页 |
1.4.1 电磁流变复合材料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5 纳米核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 第18-24页 |
1.5.1 纳米核壳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19-22页 |
1.5.2 核壳复合材料的应用 | 第22-24页 |
1.6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24-27页 |
1.6.1 课题的意义 | 第24页 |
1.6.2 研究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1.6.3 创新点 | 第25-27页 |
第2章 BaTiO_3@Fe(OH)_3核壳复合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 第27-41页 |
2.1 引言 | 第2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7-29页 |
2.2.1 所用仪器及试剂 | 第28-29页 |
2.2.2 钛酸钡微球的制备 | 第29页 |
2.2.3 钛酸钡/氢氧化铁核壳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5页 |
2.3.1 沉淀剂种类的影响 | 第29-30页 |
2.3.2 铁源的影响 | 第30-31页 |
2.3.3 BaTiO_3浓度的影响 | 第31页 |
2.3.4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31-33页 |
2.3.5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33-34页 |
2.3.6 尿素/铁离子摩尔比的影响 | 第34-35页 |
2.4 复合粒子的结构表征 | 第35-39页 |
2.4.1 复合粒子的XRD表征 | 第35-36页 |
2.4.2 复合粒子的TEM表征 | 第36-37页 |
2.4.3 复合粒子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 第37-38页 |
2.4.4 复合粒子的XPS图谱 | 第38-39页 |
2.4.5 复合粒子的表面亲水性分析 | 第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3章 BaTiO_3@磁性铁物质核壳复合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 第41-53页 |
3.1 引言 | 第41-4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2-45页 |
3.2.0 试剂及所用仪器 | 第42页 |
3.2.1 BaTiO_3@磁性壳层前驱体的制备 | 第42-43页 |
3.2.3 常温常压下制备BaTiO_3@Fe_3O_4/Fe复合微球 | 第43-44页 |
3.2.4 水热合成法制备BaTiO_3@Fe_3O_4/Fe核壳复合微球 | 第44页 |
3.2.5 溶剂热法制备BaTiO_3@Fe_3O_4核壳复合微球 | 第44-45页 |
3.3 BaTiO_3@Fe_3O_4/Fe复合粒子样品的表征 | 第45-48页 |
3.3.1 复合粒子XRD表征 | 第45页 |
3.3.2 复合粒子的SEM和TEM表征 | 第45-47页 |
3.3.3 复合粒子的XPS图谱 | 第47-48页 |
3.4 BaTiO_3@Fe_3O_4复合粒子样品的表征 | 第48-51页 |
3.4.1 复合粒子的SEM和TEM表征 | 第48-49页 |
3.4.2 复合粒子的XRD表征 | 第49页 |
3.4.3 复合粒子的XPS表征 | 第49-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核壳复合粒子在含水弹性体中的电磁场响应性分析比较 | 第53-65页 |
4.1 引言 | 第53-5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4-56页 |
4.2.1 实验药品和主要仪器 | 第54-55页 |
4.2.2 核壳复合粒子/明胶/甘油的含水弹性体的制备 | 第55-5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6-64页 |
4.3.1 复合粒子的形貌分析 | 第56-57页 |
4.3.2 复合粒子的磁性分析 | 第57-58页 |
4.3.3 复合粒子的介电分析 | 第58-59页 |
4.3.4 复合粒子对电、磁、电磁场的响应性的研究 | 第59-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总结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攻读硕士期间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