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辩论赛自由辩论主要辞格研究--从关联理论的视角
致谢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5页 |
·关于辩论赛 | 第11-12页 |
·关于辩论赛的研究 | 第12-14页 |
·非语言学研究 | 第12页 |
·语言学研究 | 第12-14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目的、方法及意义 | 第14-15页 |
2. 自由辩论中的主要修辞格 | 第15-26页 |
·反问 | 第16-20页 |
·是非类反问 | 第16-18页 |
·特指类反问 | 第18-19页 |
·选择类反问 | 第19-20页 |
·设问 | 第20-21页 |
·反问句和设问句的语用功能 | 第21-22页 |
·引用 | 第22-25页 |
·明引 | 第23页 |
·暗引 | 第23-24页 |
·意引 | 第24-25页 |
·引用的语用功能 | 第25-26页 |
3. 自由辩论主要辞格的关联性问题 | 第26-70页 |
·斯波伯和威尔逊关于会话的关联度 | 第26页 |
·自由辩论辩词的关联度 | 第26-27页 |
·自由辩论中三种辞格的关联度比较 | 第27-29页 |
·关联原则: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 | 第29-33页 |
·斯波伯和威尔逊关于会话的关联原则 | 第29页 |
·自由辩论中辞格关联原则的特色 | 第29-33页 |
·反问句的关联性 | 第33-44页 |
·最佳关联性制约下运用反问的原因 | 第34-37页 |
·回声性语言的合作性 | 第35-36页 |
·反问句较强的辩论语力 | 第36-37页 |
·关联性引导下反问句的功能形式 | 第37-42页 |
·否定的功能 | 第37-39页 |
·申辩与反驳的功能 | 第39-40页 |
·提醒功能 | 第40-41页 |
·质疑功能 | 第41-42页 |
·减少对面子的威胁性 | 第42页 |
·"反问"话语意义的关联性重构 | 第42-44页 |
·设问句的关联性 | 第44-57页 |
·最佳关联性制约下使用设问的原因 | 第44-45页 |
·关联性引导下设问句的功能形式 | 第45-54页 |
·符合听者最佳关联性期待的设问句 | 第45-49页 |
·不符合听者最佳关联性期待的设问句 | 第49-52页 |
·四类型设问句比较研究 | 第52-54页 |
·设问句话语辩论的最佳关联性重构 | 第54-57页 |
·改动个别词语策略 | 第54-55页 |
·否定预设前提策略 | 第55页 |
·利用语义信息焦点转移策略 | 第55-57页 |
·引用的关联性 | 第57-70页 |
·最佳关联性制约下运用引用的原因 | 第57-59页 |
·语言的经济性 | 第57-58页 |
·追求语境效果 | 第58-59页 |
·关联性引导下引用的功能形式和意义类型 | 第59-68页 |
·引用话语产生的两种语义类型 | 第59-60页 |
·引用语句语义类型的确定 | 第60-61页 |
·直接表达观点型引用 | 第61-65页 |
·引出问题型引用 | 第65-68页 |
·引用话语含义的最佳关联性重构 | 第68-70页 |
4 总结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作者简介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