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9页 |
1 分子标记种类及特点 | 第9-11页 |
1.1 基于DNA分子杂交技术的分子标记 | 第9-10页 |
1.2 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分子标记 | 第10页 |
1.3 基于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PCR扩增的分子标记 | 第10-11页 |
1.4 基于DNA测序技术的分子标记 | 第11页 |
2 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11-15页 |
2.1 遗传作图群体 | 第12-13页 |
2.1.1 初级作图群体 | 第12-13页 |
2.1.2 次级作图群体 | 第13页 |
2.2 棉花遗传图谱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2.2.1 棉花种间遗传图谱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2.2.2 陆地棉种内遗传图谱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3 QTL定位 | 第15-18页 |
3.1 QTL定位原理 | 第15页 |
3.2 棉花QTL定位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3.2.1 棉花产量QTL定位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3.2.2 棉花纤维品质QTL定位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4 本研究目的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9-26页 |
1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2 群体构建 | 第19页 |
3 性状调查 | 第19-20页 |
4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0-22页 |
4.1 DNA提取方法 | 第20-21页 |
4.2 溶液配制 | 第21-22页 |
5 SSR分子检测 | 第22-24页 |
5.1 SSR分子标记的筛选 | 第22-24页 |
5.2 凝胶的银染检测 | 第24页 |
6 数据分析 | 第24-26页 |
6.1 表型性状及标记统计检测 | 第24-25页 |
6.2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及图谱的共线性分析 | 第25页 |
6.3 QTL分析 | 第25页 |
6.4 染色体定位及QTL命名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6-48页 |
1 产量性状表现分析 | 第26-28页 |
2 纤维品质性状表现分析 | 第28-30页 |
3 产量性状与纤维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30-32页 |
4 连锁图谱的构建和染色体的定位 | 第32-38页 |
4.1 SSR标记的筛选及群体检验 | 第32-33页 |
4.2 SSR标记的偏分离检验 | 第33-34页 |
4.3 连锁图谱的构建及图谱的共线性关系 | 第34-37页 |
4.3.1 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34-37页 |
4.3.2 图谱中遗传距离与物理距离的共线性关系 | 第37页 |
4.4 连锁群的染色体定位 | 第37-38页 |
5 产量与纤维品质的QTL定位分析 | 第38-48页 |
5.1 产量性状的QTL定位 | 第38-42页 |
5.2 纤维品质性状的QTL定位 | 第42-48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8-56页 |
1 陆地棉遗传图谱构建 | 第48页 |
2 标记的偏分离 | 第48-49页 |
3 QTLs的成簇分布 | 第49-51页 |
4 增效基因的来源 | 第51页 |
5 与前人研究结果进行比较 | 第51-55页 |
5.1 产量相关性状QTLs与前人比较 | 第51-53页 |
5.2 纤维品质性状QTLs与前人比较 | 第53-55页 |
6 不同世代稳定表达的QTLs及其应用前景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56-58页 |
1 亲本间多态性筛选 | 第56页 |
2 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56页 |
3 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QTL定位及其稳定性 | 第56-57页 |
4 QTL的成簇分布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Abstract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