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预防医学、卫生学论文--保健组织与事业(卫生事业管理)论文--医疗卫生制度与机构论文--医疗服务制度论文

医养结合服务体系的重塑--以青羊区文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导论第12-25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2-16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4-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2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6-20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20-22页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局限第22-23页
        1.3.1 研究方法第22页
        1.3.2 研究的局限性第22-23页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第23-25页
        1.4.1 创新之处第23-24页
        1.4.2 不足之处及研究展望第24-25页
2. 相关概念与理论第25-29页
    2.1 医养结合的相关概念第25-26页
        2.1.1 养老服务第25页
        2.1.2 医养结合第25页
        2.1.3 社区卫生服务第25-26页
        2.1.4 健康老龄化第26页
    2.2 理论基础第26-29页
        2.2.1 系统论第26页
        2.2.2 市场细分与差异化营销理论第26-27页
        2.2.3 公共产品理论第27-28页
        2.2.4 卫生服务公平性理论第28-29页
3. 我国医养结合的发展现状第29-37页
    3.1 医养结合发展的政策现状第29-31页
        3.1.1 推动医养结合发展的政策演进第29-30页
        3.1.2 医养结合发展存在的政策方面的困境第30-31页
    3.2 我国医养结合的实践探索现状第31-33页
        3.2.1 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协议合作第31页
        3.2.2 养老机构内设置医疗机构第31-32页
        3.2.3 医疗机构内成立养老服务中心第32-33页
    3.3 我国医养结合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3-37页
        3.3.1 “医”、“养”主体各自整合第33-34页
        3.3.2 医养结合深度不够,“医”、“养”服务缺乏协调性第34页
        3.3.3 医养结合各服务主体的服务与功能趋同第34-35页
        3.3.4 医养结合服务惠及面窄第35页
        3.3.5 医养结合服务重疾病治疗、轻预防保健第35-36页
        3.3.6 缺乏综合全面的“医”、“养”服务需求评估体系第36-37页
4. 青羊区文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的探索第37-45页
    4.1 举办青羊区文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第37-39页
        4.1.1 文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基本情况第37-38页
        4.1.2 文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医养结合服务的特点第38-39页
    4.2 成立“医养互动联盟”,构建“医”、“养”协作机制第39-40页
    4.3 与周边养老机构协议合作第40页
    4.4 青羊区文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的成功与不足第40-43页
        4.4.1 青羊区文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的成功之处第40页
        4.4.2 青羊区文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第40-43页
    4.5 青羊区文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的启示第43-45页
        4.5.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医养结合中能发挥重要作用第43-44页
        4.5.2 医养结合方式的选择要考虑养老方式的差异第44-45页
5. 医养结合服务体系的重塑第45-60页
    5.1 重塑医养结合服务体系的政策环境第45-48页
        5.1.1 构建并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第45-46页
        5.1.2 推动全科医生作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第46页
        5.1.3 鼓励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发挥社区医疗机构的作用第46-47页
        5.1.4 医养结合的发展坚持“保基本,广覆盖”第47页
        5.1.5 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第47-48页
    5.2 医养结合服务体系重塑的内涵第48-53页
        5.2.1 如何理解医养结合服务体系的重塑第48页
        5.2.2 重塑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中的服务对象第48-49页
        5.2.3 重塑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中的服务供给主体第49-50页
        5.2.4 重塑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中的“医”、“养”结合方式第50-53页
    5.3 重塑医养结合服务体系需要构建的配套机制第53-58页
        5.3.1 构建医养结合服务序列第53-55页
        5.3.2 构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评估制度第55-56页
        5.3.3 构建完善的健康信息管理制度第56-57页
        5.3.4 构建并完善“双向转养”、双向转诊制度第57页
        5.3.5 由全科医生作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第57-58页
    5.4 医养结合服务的输送第58-60页
6.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第60-65页
    6.1 主要结论第60-61页
        6.1.1 医养结合的具体方式应因养老方式而异第60页
        6.1.2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医养结合中的重要服务主体第60-61页
    6.2 政策建议第61-65页
        6.2.1 各类医养结合服务主体要明确功能定位,细分服务对象第61页
        6.2.2 增强医养结合服务的普惠性第61-62页
        6.2.3 建立独立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第62-63页
        6.2.4 加强对医养结合服务的指导与监管第63页
        6.2.5 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提升养老护理员业务素质第63-64页
        6.2.6 构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1页
附录第71-73页
致谢第73-74页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四川省生态城镇化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