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各种企业经济论文--中小型企业、乡镇企业论文

株洲市小微企业用工短缺问题研究--以J公司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0-12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5-16页
        1.3.1 研究思路第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 论文结构安排第16-18页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概述第18-22页
    2.1 小微企业的含义、认定标准与特点第18-19页
    2.2 小微企业用工的特点第19页
    2.3 小微企业用工的相关理论第19-22页
        2.3.1 供求理论第19-20页
        2.3.2 激励理论第20-21页
        2.3.3 成本收益理论第21-22页
第三章 株洲市小微企业用工情况调查与分析第22-38页
    3.1 株洲市小微企业用工短缺情况问卷设计与调查第22-26页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第22页
        3.1.2 问卷调查的实施第22页
        3.1.3 调查数据的分析第22-26页
    3.2 株洲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分析第26-28页
        3.2.1 株洲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统计第26-27页
        3.2.2 人力资源市场中的招聘要求与应聘条件第27-28页
    3.3 株洲市小微企业用工短缺的主要表现第28-32页
        3.3.1 人力资源市场供需总量不匹配第28-30页
        3.3.2 结构性用工矛盾突出第30-31页
        3.3.3 制造业和服务业遭遇“用工难”第31-32页
    3.4 株洲市小微企业用工短缺的原因第32-38页
        3.4.1 主体原因第32-33页
        3.4.2 经济原因第33-35页
        3.4.3 制度原因第35-38页
第四章 国内其他地区破解用工短缺问题的经验与启示第38-47页
    4.1 国内其他地区破解小微企业用工短缺问题的经验第38-43页
        4.1.1 浙江湖州的做法与经验第38-40页
        4.1.2 江西大余的做法与经验第40-42页
        4.1.3 广东东莞的做法与经验第42-43页
    4.2 国内其他地区破解小微企业用工短缺问题的启示第43-47页
        4.2.1 政府主导,宏观调控第43-44页
        4.2.2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第44-45页
        4.2.3 政策引导,协同配合第45-47页
第五章 株洲市J公司用工状况的案例分析第47-53页
    5.1 J公司概况第47页
    5.2 J公司的用工状况第47-48页
    5.3 J公司人力资源SWOT分析第48-53页
        5.3.1 优势第48-49页
        5.3.2 劣势第49-50页
        5.3.3 机会第50-51页
        5.3.4 威胁第51-53页
第六章 破解小微企业用工短缺问题的对策与建议第53-61页
    6.1 J公司应对用工短缺问题的对策第53-56页
        6.1.1 放宽限制提高待遇第53-54页
        6.1.2 多种途径引进人才第54页
        6.1.3 加强培训重视开发第54页
        6.1.4 完善绩效薪酬管理第54-55页
        6.1.5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第55页
        6.1.6 工艺升级减少人工第55-56页
    6.2 对株洲市破解用工短缺问题的建议第56-61页
        6.2.1 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减少求职成本第56-57页
        6.2.2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经济结构第57页
        6.2.3 完善政策配套体系,实现平等就业第57-58页
        6.2.4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顺应转型需要第58页
        6.2.5 加强就业观念教育,引导就业创业第58-59页
        6.2.6 强化企业用工服务,共同破解难题第59页
        6.2.7 营造优良城市环境,增强城市魅力第59-61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附录第66-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HP-灰色关联分析在工程评标中的应用
下一篇:中加合资南方普惠公司的文化冲突及管理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