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2 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第2章 我国大学生道德状况与高校德育困境 | 第17-22页 |
2.1 我国大学生道德状况调查综述 | 第17-18页 |
2.1.1 调查宗旨和目的 | 第17页 |
2.1.2 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 第17-18页 |
2.2 高校德育的现实困境 | 第18-22页 |
2.2.1 高校德育对象对我国传统文化重视度低 | 第18-19页 |
2.2.2 高校德育中传统文化育人氛围有待加强 | 第19-20页 |
2.2.3 高校德育机制偏重传统文化的单向灌输 | 第20页 |
2.2.4 高校德育中网络媒介运用不充分 | 第20-22页 |
第3章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 | 第22-40页 |
3.1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 | 第22-33页 |
3.1.1 社会公德:重生态、尚和谐 | 第22-25页 |
3.1.2 职业道德:存诚信、勤学业 | 第25-27页 |
3.1.3 家庭美德:行孝道、传家风 | 第27-30页 |
3.1.4 个人品德:塑人格、励勤俭 | 第30-33页 |
3.2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方法 | 第33-35页 |
3.2.1 因材施教 | 第33-34页 |
3.2.2 循序渐进 | 第34页 |
3.2.3 知行合一 | 第34-35页 |
3.2.4 反求诸己 | 第35页 |
3.3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过程中的建构作用 | 第35-40页 |
3.3.1 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促进文明传承 | 第35-37页 |
3.3.2 有助于增强大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端正就业心态 | 第37-38页 |
3.3.3 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家庭责任感,实施感恩教育 | 第38页 |
3.3.4 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个人修养 | 第38-40页 |
第4章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的路径 | 第40-48页 |
4.1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 | 第40-41页 |
4.1.1 继承性与创新性原则 | 第40页 |
4.1.2 多样性与前瞻性原则 | 第40页 |
4.1.3 导向性与实践性原则 | 第40-41页 |
4.2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的四个维度 | 第41-44页 |
4.2.1 将天人合一融入生态德育之中 | 第41页 |
4.2.2 将诚信勤学融入专业德育之中 | 第41-42页 |
4.2.3 将忠孝文化融入感恩德育之中 | 第42-43页 |
4.2.4 将人格修养融入幸福德育之中 | 第43-44页 |
4.3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的路径 | 第44-48页 |
4.3.1 政府重视,全面融入 | 第44-45页 |
4.3.2 学校保障,渐进融入 | 第45-46页 |
4.3.3 加强师资,注重实效 | 第46页 |
4.3.4 运用网络,立体融入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附录A | 第53-57页 |
附录B | 第57-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