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小学教师专业合作的实证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8页
引言第8-15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8-9页
 二、 研究目的第9页
 三、 研究意义第9-10页
  (一) 理论价值第9页
  (二) 实践意义第9-10页
 四、 文献综述第10-12页
  (一) 国外关于教师专业合作的研究第10-11页
  (二) 国内关于教师专业合作的研究第11-12页
 五、 相关概念界定第12-15页
  (一) 教师专业发展第12-13页
  (二) 教师专业合作第13-15页
第一章 教师专业合作的理论基础第15-23页
 一、 教师专业合作的哲学基础:主体间性理论第15-16页
  (一) 主体间性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第15-16页
  (二) 主体间性理论与教师专业合作第16页
 二、 教师专业合作的社会学基础:符号互动论第16-18页
  (一) 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第16-17页
  (二) 符号互动论与教师专业合作第17-18页
 三、 教师专业合作的心理学基础:社会互依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第18-20页
  (一) 社会互依理论第18-19页
  (二) 建构主义理论第19-20页
 四、 教师专业合作的管理学基础:学习型组织理论第20-22页
  (一) 学习型组织的内涵与性质第21-22页
  (二) 学习型组织理论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第22页
 五、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第23-28页
 一、 研究方法第23页
 二、 研究工具第23-25页
  (一) 调查问卷第23-24页
  (二) 调查问卷的信度第24-25页
 三、 研究对象第25-27页
  (一) S 市 D 区小学教师样本性别情况第25页
  (二) S 市 D 区小学教师样本的教龄情况第25-26页
  (三) S 市 D 区小学教师样本的学历情况第26页
  (四) S 市 D 区小学教师样本的职称情况第26-27页
  (五) S 市 D 区小学教师样本的任教科目情况第27页
 四、 研究数据分析与处理的工具第27-28页
第三章 研究结果的分析第28-39页
 一、 人口统计学变量与小学教师专业合作的关系分析第28-37页
  (一) 不同性别教师专业合作的比较分析第28-30页
  (二) 不同教龄教师专业合作的比较分析第30-32页
  (三) 不同学历教师专业合作的比较分析第32-34页
  (四) 不同职称教师专业合作的比较分析第34-36页
  (五) 不同任教学科的小学教师专业合作的比较分析第36-37页
 二、 小学教师专业合作总体现状第37-39页
第四章 小学教师专业合作存在问题以及影响因素第39-45页
 一、 小学教师专业合作存在问题分析第39-40页
 二、 小学教师专业合作影响因素分析第40-45页
  (一) 小学教师专业合作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第40-42页
  (二) 对影响因素中多选题的分析第42-45页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第45-50页
 一、 研究结论第45-46页
  (一) 小学教师专业合作的现状第45页
  (二) 小学教师专业合作存在的问题第45-46页
  (三) 教师专业合作影响因素第46页
 二、 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合作的对策第46-50页
  (一) 学校组织层面第46-48页
  (二) 教师个体层面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附录第53-57页
后记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问题情境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问题提出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小学数学“整数的认识”的内容分析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