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 第10-12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引言 | 第12页 |
·狂犬病及其流行概述 | 第12页 |
·狂犬病毒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狂犬病毒的分类 | 第12-13页 |
·狂犬病毒结构基因 | 第13-14页 |
·狂犬病毒的免疫原性和嗜神经性 | 第14页 |
·狂犬病疫苗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狂犬病疫苗分类 | 第14-15页 |
·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 | 第15页 |
·神经退行性疾病概述 | 第15-16页 |
·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 第16页 |
·基因治疗概述 | 第16页 |
·基因治疗病毒性转运载体 | 第16页 |
·CRISPR-Cas系统与基因编辑 | 第16-18页 |
第2章 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狂犬病重组AAV亚单位疫苗及G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快速制备 | 第18页 |
·狂犬病毒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基因治疗载体的初步探究 | 第18-19页 |
第3章 狂犬病重组AAV亚单位疫苗及G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快速制备 | 第19-48页 |
·试验材料 | 第19-22页 |
·细胞、病毒、质粒及培养条件 | 第19页 |
·实验动物 | 第19页 |
·实验仪器及耗材 | 第19-20页 |
·主要的工具酶、抗体、试剂及标准血清 | 第20页 |
·主要培养基、抗生素及其配置 | 第20-21页 |
·缓冲液及其配置 | 第21-22页 |
·主要的生物学分析软件 | 第22页 |
·试验方法 | 第22-36页 |
·以氯化钙法制备感受态细胞 | 第22页 |
·相关引物的设计及合成 | 第22-24页 |
·重组腺相关病毒感染性克隆的构建 | 第24-30页 |
·rAAV病毒包装 | 第30-31页 |
·rAAV滴度测定-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 第31-32页 |
·Western blot检测G蛋白表达 | 第32-33页 |
·小鼠免疫实验 | 第33-34页 |
·中和抗体水平检测- FAVN法 | 第34-35页 |
·小鼠攻毒试验(CVS-24) | 第35页 |
·小鼠血清作为G蛋白多抗-免疫荧光检测试验 | 第35页 |
·脑内病毒含量检测 | 第35-36页 |
·结果和分析 | 第36-46页 |
·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感染性克隆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 第36-38页 |
·rAAV病毒包装、滴度测定及G蛋白表达检测 | 第38-40页 |
·中和抗体水平检测 | 第40-42页 |
·疫苗免疫保护力检测 | 第42-45页 |
·小鼠血清作为G蛋白多抗-免疫荧光检测试验 | 第45-46页 |
·讨论 | 第46-47页 |
·AAV病毒的包装及G蛋白表达检测 | 第46页 |
·AAV疫苗在小鼠体内诱导产生狂犬病毒中和抗体水平的检测 | 第46-47页 |
·攻毒实验结果分析 | 第47页 |
·快速制备狂犬病毒G蛋白多克隆抗体 | 第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第4章 狂犬病毒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基因治疗载体的初步探究 | 第48-66页 |
·实验材料 | 第48-51页 |
·细胞、病毒、质粒及培养条件 | 第48页 |
·实验动物 | 第48页 |
·实验仪器及耗材 | 第48-49页 |
·主要的工具酶、抗体、试剂及标准血清 | 第49页 |
·主要培养基、抗生素及其配置 | 第49-50页 |
·缓冲液及其配置 | 第50页 |
·主要的生物学分析软件 | 第50-51页 |
·实验方法 | 第51-60页 |
·相关引物的设计及合成 | 第51-54页 |
·狂犬病病毒感染性克隆质粒的构建 | 第54-56页 |
·稳定表达狂犬病毒P、M、G蛋白细胞系的构建 | 第56-59页 |
·狂犬病毒缺失株的拯救 | 第59-60页 |
·过表达 α-突触核蛋白进行PD小鼠模型的构建 | 第60页 |
·结果 | 第60-64页 |
·重组狂犬病毒感染性克隆质粒的构建 | 第60-62页 |
·重组狂犬病毒缺失株的拯救 | 第62-63页 |
·构建稳定表达狂犬病毒P、M、G蛋白细胞系 | 第63页 |
·PD小鼠模型的构建 | 第63-64页 |
·讨论 | 第64-65页 |
·狂犬病毒载体安全性 | 第64-65页 |
·稳定表达狂犬病毒P、M、G蛋白细胞系的构建 | 第65页 |
·结论 | 第65页 |
·后期工作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