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山东省三处盐场环境中嗜盐菌多样性调查及六株嗜盐新菌的分类学研究

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8页
缩略词第18-20页
第一章 绪论第20-27页
   ·嗜盐微生物的分类第20-21页
   ·环境多样性和嗜盐菌的环境适应性第21-24页
   ·嗜盐菌的应用第24-26页
     ·环境友好材料PHB的生物合成第24-25页
     ·生物处理高盐有机废水第25-26页
   ·立题依据第26-27页
第二章 山东省盐场环境中嗜盐菌的筛选及其区系调查第27-47页
   ·实验材料第27-29页
     ·样品第27-28页
     ·培养基及溶液第28页
     ·实验试剂第28页
     ·要实验仪器第28-29页
   ·实验方法第29-31页
     ·样品处理第29页
     ·样品的稀释涂布及培养第29页
     ·样品的富集培养第29-30页
     ·菌落的统计及分离纯化第30页
     ·基于16s RNA基因的菌株鉴定第30-31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1-47页
     ·预实验结果分析第31-38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38-47页
第三章 免培养细菌区系的演替规律的研究第47-67页
   ·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第47-51页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7-51页
   ·不同盐场样品中免培养细菌区系的分布规律第51-66页
     ·原始数据质量控制第51-53页
     ·OTU聚类结果展示及说明第53-54页
     ·基于物种丰度分析结果展示第54-57页
     ·基于群落结构分析结果展示第57-66页
   ·可培养细菌与免培养细菌区系的比较第66-67页
第四章 六株嗜盐菌新物种的多相分类学研究第67-124页
   ·实验材料第67-69页
     ·实验对象第67页
     ·培养基与溶液第67-68页
     ·实验试剂第68页
     ·主要实验仪器第68-69页
   ·实验方法第69-73页
     ·基于遗传学的分类鉴定第69-70页
     ·微生物表型及生理生化特征的测定第70-71页
     ·化学特征分析第71-73页
     ·菌株保藏第73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3-124页
     ·嗜盐长单胞菌(Longimonas halophila gen.nov.,sp.nov.)SYD6~T的多相分类鉴定第73-81页
     ·赭色嗜盐丝状菌(Halofilum ochraceum gen.nov.,sp.nov.)XJ16~T的多相分类鉴定第81-89页
     ·嗜盐螺旋杆菌(Spiribacter halophilus sp.nov.)2W06~T的多相分类鉴定第89-96页
     ·嗜盐另矿生菌(Aliifodinibius halophilus sp.nov.)2W32~T的多相分类鉴定以及巴纽尔斯菌科的建立第96-108页
     ·嗜盐红色盐杆菌(Rhodohalobacter halophilus gen.nov.,sp.nov.)JZ3C29~T的多相分类鉴定以及关于鞘脂杆菌纲分类单元重新划分的思考第108-116页
     ·盐场长杆菌(Longibacter salinarum gen.nov.,sp.nov.)WDS2C18~T的多相分类鉴定第116-124页
第五章 嗜盐菌XJ16~T,2W06~T和JZ3C29~T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124-137页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124-126页
     ·实验材料第124页
     ·实验方法第124-126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26-137页
     ·基因组序列拼装与分析第126-128页
     ·功能元件分析第128-131页
     ·亚系统分析第131-132页
     ·蛋白编码基因的亚细胞定位分析第132页
     ·蛋白编码基因功能注释第132-137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37-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55页
附录第155-188页
致谢第188-189页
资助情况第189-19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和撰写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90-191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91页

论文共1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里氏木霉内切纤维素酶活性架构及关键亚位点功能研究
下一篇: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对蓝细菌聚集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