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肠毒素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安全性研究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 1 苏云金芽胞杆菌 | 第11-16页 | 
| ·苏云金芽胞杆菌的发展史 | 第11-12页 | 
| ·苏云金芽胞杆菌的分布 | 第12页 | 
| ·苏云金芽胞杆菌的应用 | 第12-13页 | 
| ·苏云金芽胞杆菌的生物活性成分 | 第13-15页 | 
| ·苏云金芽胞杆菌的杀虫效果 | 第15-16页 | 
| ·苏云金芽胞杆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第16页 | 
| 2 苏云金芽胞杆菌肠毒素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肠毒素种类 | 第16-18页 | 
| ·国内外苏云金芽胞杆菌肠毒素的检测情况 | 第18-19页 | 
| ·苏云金芽胞杆菌肠毒素全长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19页 | 
| ·苏云金芽胞杆菌肠毒素的活性检测 | 第19页 | 
| 3 苏云金芽胞杆菌与蜡质芽胞杆菌 | 第19-21页 | 
| ·苏云金芽胞杆菌与蜡质芽胞杆菌的亲缘性 | 第19-20页 | 
| ·苏云金芽胞杆菌与蜡质芽胞杆菌的安全性 | 第20-21页 | 
| 4 毒素调控因子PlcR | 第21页 | 
| 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Bt肠毒素基因检测 | 第23-33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 ·供试菌株 | 第23-24页 | 
| ·培养基 | 第24页 | 
| ·酶与试剂 | 第24页 | 
| ·方法和步骤 | 第24-26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1页 | 
| 3 讨论与小结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Bt肠毒素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33-48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9页 | 
| ·供试菌株 | 第33页 | 
| ·培养基 | 第33页 | 
| ·酶与试剂 | 第33-34页 | 
| ·方法和步骤 | 第34-39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9-46页 | 
| ·ent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 | 第39-40页 | 
| ·hblA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 | 第40-42页 | 
| ·hblB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 | 第42-43页 | 
| ·hblD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 | 第43-45页 | 
| ·nheA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 | 第45-46页 | 
| 3 讨论与小结 | 第46-48页 | 
| 第四章 Bt NheA蛋白表达及活性测定 | 第48-63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8-55页 | 
| ·供试菌株及小鼠 | 第48页 | 
| ·培养基 | 第48页 | 
| ·酶与试剂 | 第48-49页 | 
| ·方法和步骤 | 第49-55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5-61页 | 
| ·NheA-pET32a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55-56页 | 
| ·Tecra BDE VIA试剂盒检测肠毒素活性 | 第56-57页 | 
| ·小鼠饲养观察及体重比较 | 第57-60页 | 
| ·小鼠解剖观察 | 第60-61页 | 
| 3 讨论与小结 | 第61-63页 | 
| 第五章 Btplcr基因敲除 | 第63-70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3-68页 | 
| ·供试菌株 | 第63页 | 
| ·培养基 | 第63页 | 
| ·酶与试剂 | 第63-64页 | 
| ·方法和步骤 | 第64-68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8-69页 | 
| ·Btplcr基因敲除载体构建 | 第68页 | 
| ·plcr基因电转化 | 第68-69页 | 
| 3 讨论与小结 | 第69-70页 | 
| 第六章 讨论与总结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 附录 | 第78-86页 |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