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科版初中生物教材的分析与评价
目录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绪论 | 第10-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13页 |
·课程的定义 | 第12页 |
·教材的定义 | 第12页 |
·教材评价的定义 | 第12-13页 |
2.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3页 |
·多元智能理论 | 第13页 |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 第13-14页 |
·我国初中生物教材的历史沿革 | 第14-15页 |
·我国初中生物教材的研究动态与现状 | 第15-18页 |
·初中生物教材的比较研究 | 第15页 |
·针对初中生物教材自身特点的研究 | 第15-16页 |
·针对某一专题的初中生物教材研究 | 第16-18页 |
3.山科版初中生物教材概况 | 第18-22页 |
·版本概况 | 第18页 |
·两个版本的主要区别 | 第18-22页 |
·教材内容和结构的调整 | 第18-21页 |
·突出重要概念的教学 | 第21页 |
·部分内容增加了知识性描述 | 第21-22页 |
4.山科版初中生物教材的文本分析 | 第22-31页 |
·教材的内容体系 | 第22-26页 |
·教材的编写体例 | 第26-27页 |
·学习栏目的设置 | 第27-29页 |
·探究性活动的设置 | 第29-30页 |
·习题的设置 | 第30-31页 |
5.山科版初中生物教材的使用情况及评价 | 第31-36页 |
·教材评价的维度和标准 | 第31页 |
·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31-36页 |
·对知识维度的评价 | 第31-33页 |
·对思想文化内涵维度的评价 | 第33-34页 |
·对心理发展维度的评价 | 第34页 |
·对编制水平维度的评价 | 第34-36页 |
6.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36-38页 |
·研究结论 | 第36页 |
·建议 | 第36-37页 |
·研究的局限性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附录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