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传播媒介论文

作为变革诱因的新媒介--传播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变革

作者自认为的论文创新点第1-9页
中文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1 导论第12-30页
   ·问题的提出第12-15页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5-28页
     ·关键概念界定第15-21页
     ·相关文献回顾第21-28页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基本框架第28-30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8页
     ·本研究的基本框架第28-30页
2 数字化生存与互联网思维:新媒介对生活方式的革新第30-46页
   ·数字化生存:新媒介时代的生活方式第30-36页
     ·新媒介对“线上”生活方式的建构第30-32页
     ·新媒介环境中社会交往方式的变革第32-34页
     ·新媒介环境中的在线消费文化第34-36页
   ·网络语言:新媒介对语言表达方式的改变第36-41页
     ·传统媒介时代的单向度语言过滤第36-38页
     ·新媒介时代的多维度语言表达第38-40页
     ·人机互动:新媒介时代的语言沟通第40-41页
   ·“超文本”:新媒介时代的读写方式第41-45页
     ·传统媒介时代的文本阅读问题第41-43页
     ·新媒介时代的“超文本”读写方式第43-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3 大众化、全球化与内容至上:新媒介对文化产业的影响第46-61页
   ·大众化:新媒介时代文化产品生产的权力问题第46-51页
     ·传统媒介时代文化产品的生产垄断第46-47页
     ·新媒介时代文化产品生产的“大众化”第47-51页
   ·全球化:新媒介对文化产品经营空间的变革第51-56页
     ·新媒介为文化产品的全球化提供了平台第52-53页
     ·新媒介在推动文化产品全球化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第53-56页
   ·内容至上:新媒介对文化产品经营理念的变革第56-60页
     ·传统媒介时代“渠道为王”的文化产品市场第56-57页
     ·新媒介时代“内容至上”的文化产品市场第57-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4 网络赋权:新媒介对参与式政治文化的变革第61-74页
   ·草根赋权:新媒介对舆论领袖构成的改变第62-66页
     ·传统媒介时代的舆论话语权第62-63页
     ·新媒介时代“草根”也有话语权第63-66页
   ·在线政治:新媒介对政治参与方式的革新第66-70页
     ·利用新媒介参政议政第66-68页
     ·利用新媒介进行监督第68-70页
   ·新媒介技术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双重效用第70-73页
     ·新媒介技术对政治参与的积极推动作用第70-72页
     ·新媒介技术对政治参与的消极阻碍作用第72-73页
   ·本章小结第73-74页
5 结构性“祛魅”:新媒介对主流文化解构的可能性第74-89页
   ·新媒介对精英文化“走下神坛”的祛魅作用第75-78页
     ·传统媒介时代精英文化的相对主导地位第75-76页
     ·社会转型与精英文化生存场域的嬗变第76-78页
   ·新媒介对大众文化“逆袭”的拉动作用第78-82页
     ·传统媒介时代大众文化被批判的境遇第78-80页
     ·新媒介时代大众文化的主导态势第80-82页
   ·新媒介与“亚文化”的分群传播第82-88页
     ·传统媒介时代“亚文化”的边缘化生存境遇第83-84页
     ·新媒介调适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关系第84-88页
   ·本章小结第88-89页
6 融合与冲突:新媒介环境下本土文化的秩序问题第89-100页
   ·新媒介环境下异质文化的融合第89-94页
     ·传统媒介时代本土对外来文化的抵抗第89-90页
     ·新媒介时代本土对外来文化的吸收第90-92页
     ·新媒介环境下文化融合的进程第92-94页
   ·新媒介对社会文化秩序的冲击第94-99页
     ·网络舆论暴力的冲击第95页
     ·虚假信息对文化秩序的冲击问题第95-97页
     ·知识产权及个人隐私的保护问题第97页
     ·数字鸿沟的消弥或扩大?第97-99页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7 结语第100-103页
 1.作为技术平台,新媒介改变着个体的日常生活方式第100-101页
 2.在文化产业上,新媒介带来产品生产的大众化、全球化和个性化等特征第101页
 3.新媒介的互动、即时和虚拟性等特征影响了公民的政治意识与参与能力第101页
 4.新媒介促使了文化整合,并拉动大众文化和亚文化的兴起第101-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12页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第112-113页
后记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几何观点下的线性降维算法
下一篇:中国互联网内容监管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