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课题背景 | 第11-13页 |
·设计概述 | 第11-12页 |
·资源因与设计的关系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意义 | 第13-2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研究设计资源因素的意义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方法和目标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研究目标 | 第20-21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2章 设计资源因的涵义、分类与构成 | 第22-36页 |
·设计资源因的基本涵义 | 第22页 |
·对设计资源因本质的认识 | 第22-24页 |
·资源的概念 | 第22-24页 |
·设计资源因的本质 | 第24页 |
·资源的分类 | 第24-25页 |
·资源理论中对资源的分类研究 | 第24-25页 |
·资源分类的意义 | 第25页 |
·设计资源因的分类 | 第25-36页 |
·根据设计资源的作用方式 | 第26-27页 |
·根据资源的产生缘由 | 第27-28页 |
·根据资源的物质属性分类 | 第28页 |
·资源论的经典分类法 | 第28-36页 |
第3章 设计资源因的特性 | 第36-41页 |
·符号性特征 | 第36页 |
·推动性特征 | 第36-37页 |
·约束性特征 | 第37页 |
·多样性特征 | 第37-38页 |
·动态性特征 | 第38-40页 |
·系统性特征 | 第40-41页 |
第4章 设计资源因系统模型 | 第41-61页 |
·DRR 模型 | 第41-44页 |
·桶状资源因运行模型 | 第44-56页 |
·概念启发——木桶原理 | 第44-46页 |
·桶状资源因系统模型的概念 | 第46-48页 |
·桶状资源因系统模型的运行方式 | 第48-54页 |
·桶状资源因系统模型的物质流和信息流 | 第54-56页 |
·资源因系统因子间相互作用 | 第56-58页 |
·树状资源因子序列 | 第56-57页 |
·网状资源因子系统 | 第57-58页 |
·气泡型资源因系统 | 第58-60页 |
·设计流程中的气泡型资源选择 | 第58页 |
·资源观下的气泡型资源因子集群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桶状资源因子系统模型的优点和不足 | 第60页 |
·树状资源因子序列和气泡型资源因子集群的优点和不足 | 第60-61页 |
第5章 设计资源因的演变与设计师的大资源观 | 第61-75页 |
·主要自然资源 | 第61-64页 |
·可再生资源 | 第61-63页 |
·不可再生资源 | 第63-64页 |
·社会物质资源 | 第64-65页 |
·地域资源 | 第64-65页 |
·人力资源 | 第65页 |
·非物质资源 | 第65-67页 |
·文化资源 | 第65-66页 |
·信息资源 | 第66-67页 |
·设计师面临的挑战 | 第67-73页 |
·资源短缺 | 第67-68页 |
·信息膨胀 | 第68-69页 |
·资源配置失衡 | 第69-73页 |
·设计师的大资源观 | 第73-75页 |
·设计师需要“大资源观” | 第73页 |
·辩证的资源观 | 第73-74页 |
·资源观的焦点变化 | 第74-75页 |
第6章 结语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及设计获奖情况 | 第81-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设计作品 | 第82-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