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7-12页 |
| 前言 | 第12-15页 |
| 第一部分 肺心病中医药研究概况 | 第15-28页 |
| 1. 古代文献肺心病相关论述 | 第15-19页 |
| ·关于肺心病病名的相关记载 | 第15页 |
| ·关于肺心病症状的描述 | 第15页 |
| ·关于肺心病病因病机的论述 | 第15-18页 |
| ·关于肺心病治疗的论述 | 第18-19页 |
| 2. 肺心病的现代中医药研究 | 第19-26页 |
| ·肺心病病名的引进 | 第19-20页 |
| ·现代中医关于肺心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0页 |
| ·现代中医关于肺心病辨证及治疗的研究 | 第20-25页 |
| ·辨证论治 | 第20-23页 |
| ·辨病论治 | 第23-25页 |
| ·肺心病治疗现代药理学研究 | 第25-26页 |
| 3. 结语 | 第26-28页 |
| 第二部分 肺心病及其所致胃肠道功能障碍西医学研究进展 | 第28-39页 |
| 1. 发病机制的研究 | 第28-32页 |
| ·肺心病发病机制 | 第28-31页 |
| ·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 | 第28-31页 |
| ·右心功能改变 | 第31页 |
| ·其他重要器官的损害 | 第31页 |
| ·肺心病所致胃肠道功能障碍发生机制 | 第31-32页 |
| ·胃肠动力障碍 | 第31-32页 |
| ·消化吸收不良 | 第32页 |
| ·胃肠道屏障功能障碍 | 第32页 |
| 2. 治疗研究 | 第32-37页 |
| ·肺心病的治疗 | 第32-37页 |
| ·缓解期的治疗 | 第33页 |
| ·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 第33-37页 |
| ·肺心病所致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治疗 | 第37页 |
| 3. 不足与展望 | 第37-39页 |
| 第三部分 导师陈绍宏教授学术思想及肺心病经验体会 | 第39-44页 |
| 1. 导师学术思想 | 第39-40页 |
| 2. 导师肺心病经验体会 | 第40-44页 |
| ·导师肺心病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 第40-41页 |
| ·导师肺心病中医治疗经验 | 第41-44页 |
| 第四部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胃肠道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 第44-72页 |
| 1. 试验目的 | 第44页 |
| 2. 课题来源 | 第44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44-53页 |
| ·合格受试对象的选择 | 第44-46页 |
| ·诊断标准 | 第44-45页 |
| ·纳入标准 | 第45页 |
| ·排除标准 | 第45-46页 |
| ·剔除标准 | 第46页 |
| ·脱落标准 | 第46页 |
| ·研究的中止 | 第46页 |
| ·研究设计 | 第46-53页 |
| ·设计类型 | 第46-47页 |
| ·样本量估算 | 第47页 |
| ·病例来源 | 第47页 |
| ·治疗方案 | 第47-49页 |
| ·观察指标 | 第49页 |
| ·评分标准 | 第49-51页 |
| ·疗效标准 | 第51-52页 |
| ·统计学处理 | 第52页 |
| ·质量控制 | 第52-53页 |
| 4. 结果 | 第53-65页 |
| ·临床资料 | 第53页 |
| ·基线齐性分析 | 第53-55页 |
| ·临床疗效比较 | 第55-63页 |
| ·安全性情况 | 第63-65页 |
| 5. 讨论 | 第65-70页 |
| ·前期基础 | 第65页 |
| ·组方分析 | 第65-66页 |
| ·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 第66-68页 |
| ·作用机制探讨 | 第68-70页 |
| 6. 结论 | 第70页 |
| 7.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第70-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81页 |
| 附件 | 第81-85页 |
|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