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9-13页 |
| 引言 | 第13-16页 |
| 第一部分 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治疗脓毒症致ARDS的疗效评价研究 | 第16-56页 |
| 1 研究方案 | 第16-28页 |
| ·研究对象 | 第16-20页 |
| ·病例来源 | 第16页 |
| ·病例选择 | 第16-18页 |
| ·病例筛选标准 | 第18-19页 |
| ·不良事件与严重不良事件 | 第19-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8页 |
| ·试验流程图 | 第20页 |
| ·样本含量估计 | 第20页 |
| ·随机分组措施 | 第20页 |
| ·对照方法 | 第20-21页 |
| ·盲法 | 第21页 |
| ·治疗方案 | 第21-23页 |
| ·观察指标 | 第23-24页 |
| ·评分标准 | 第24页 |
| ·疗效评定方法 | 第24-25页 |
| ·数据录入与锁定 | 第25-26页 |
| ·统计学措施 | 第26页 |
| ·质量控制与保证 | 第26-28页 |
| 2 结果 | 第28-40页 |
| ·两组患者完成研究情况 | 第28页 |
|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 第28-31页 |
| ·两组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差异 | 第28-29页 |
| ·两组患者实验室相关检查结果比较 | 第29-30页 |
| ·两组患者相关评分结果比较 | 第30-31页 |
| ·两组患者疗效评价结果比较 | 第31-39页 |
| ·两组患者治疗14d总体疗效及转归比较 | 第31页 |
| ·两组患者中医疗效比较 | 第31-32页 |
|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实验室相关指标比较 | 第32-36页 |
|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相关评分比较 | 第36-38页 |
| ·治疗后两组存活患者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及费用比较 | 第38-39页 |
| ·治疗后两组死亡率比较与分析 | 第39页 |
| ·安全性评价 | 第39-40页 |
| ·不良事件分析 | 第39页 |
| ·安全性比较 | 第39-40页 |
| 3 讨论 | 第40-54页 |
| ·探寻防治脓毒症致ARDS有效措施的意义 | 第40-42页 |
| ·紧迫性 | 第40-41页 |
| ·必要性 | 第41-42页 |
| ·中医学对于脓毒症致ARDS病机的认识 | 第42-44页 |
| ·西医学对于脓毒症致ARDS发病机制的认识 | 第44-47页 |
| ·研究人群的选择 | 第47-48页 |
| ·随机方法的选择 | 第48页 |
| ·立方主旨及选方依据 | 第48-50页 |
| ·复苏合剂联合西医治疗措施的临床疗效分析 | 第50-52页 |
| ·复苏合剂可降低ARDS患者病死率及提高有效率 | 第50页 |
| ·复苏合剂对ARDS患者中医证候的干预效果 | 第50-51页 |
| ·复苏合剂对ARDS存活患者APACHE Ⅱ评分及CRP的影响 | 第51页 |
| ·复苏合剂对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的干预效果 | 第51-52页 |
| ·复苏合剂对ARDS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 第52页 |
| ·本研究的合并用药情况 | 第52页 |
| ·研究方案的安全性评价 | 第52-53页 |
| ·本研究结果的应用前景 | 第53-54页 |
| 结论 | 第54-55页 |
| 问题与展望 | 第55-56页 |
|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 第56-74页 |
| 1. 现代医学对脓毒症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认识 | 第56-67页 |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定义 | 第56页 |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 | 第56-57页 |
| ·ALI/ARDS的发病机制 | 第57-61页 |
| ·肺水肿的形成 | 第57-58页 |
| ·炎症反应介导的肺损伤 | 第58-59页 |
| ·细胞凋亡 | 第59-60页 |
| ·凝血/纤溶系统失衡参与ALI/ARDS的发病 | 第60-61页 |
| ·氧化应激 | 第61页 |
| ·、ALI/ARDS的诊断 | 第61-62页 |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 | 第62-67页 |
| ·、呼吸支持技术 | 第62-65页 |
| ·、药物治疗 | 第65-66页 |
| ·、干细胞及基因治疗 | 第66-67页 |
| ·、其他治疗 | 第67页 |
| 2、祖国医学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认识 | 第67-74页 |
| ·病名 | 第67-68页 |
| ·病因病机 | 第68-70页 |
| ·祖国医学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第70-74页 |
| ·中药治疗ALI/ARDS的药理学研究 | 第70-71页 |
| ·辨证论治 | 第71-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87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87-88页 |
| 附件 | 第88-91页 |
| 附件一: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表(APACHE Ⅱ) | 第88-89页 |
| 附件二:肺损伤评分(LIS评分) | 第89-90页 |
| 附件三:SOFA评分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