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贝类免疫系统概况 | 第10-11页 |
·细胞免疫 | 第10页 |
·体液免疫 | 第10-11页 |
·贝类免疫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贝类免疫相关基因的研究 | 第11-12页 |
·热休克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Toll 样受体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7页 |
2 马氏珠母贝免疫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17-54页 |
·实验材料 | 第17-18页 |
·实验用贝 | 第17页 |
·质粒和受体菌 | 第17页 |
·实验仪器 | 第17页 |
·主要试剂 | 第17页 |
·主要溶液和试剂的配制 | 第17-18页 |
·生物信息学分析所用软件 | 第18页 |
·实验方法 | 第18-26页 |
·马氏珠母贝外套膜总 RNA 的提取 | 第18页 |
·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18-19页 |
·引物设计 | 第19页 |
·中间片段的克隆 | 第19-22页 |
·目的基因 3’和 5’末端的克隆 | 第22-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51页 |
·马氏珠母贝外套膜总 RNA 的提取 | 第26-27页 |
·马氏珠母贝 PmHSP60 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7-33页 |
·马氏珠母贝 PmHSP90 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3-39页 |
·马氏珠母贝 PmTLR4 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9-46页 |
·马氏珠母贝 PmTLP 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6-51页 |
·讨论 | 第51-54页 |
3 马氏珠母贝免疫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研究 | 第54-63页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54页 |
·实验方法 | 第54-56页 |
·马氏珠母贝的暂养 | 第54页 |
·材料贝的处理及样品采集 | 第54-55页 |
·引物设计 | 第55页 |
·总 RNA 的提取 | 第55-56页 |
·荧光定量 PCR(Real-time PCR) | 第56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5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6-60页 |
·免疫相关基因的组织差异表达分析 | 第56-57页 |
·LPS 刺激后免疫相关基因在血淋巴中的时序表达 | 第57-58页 |
·植核后不同时期免疫相关基因的时序表达 | 第58-59页 |
·热胁迫后热休克蛋白家族基因的时序表达 | 第59-60页 |
·讨论 | 第60-63页 |
·组织差异表达分析 | 第60-61页 |
·LPS 刺激实验 | 第61页 |
·植核后不同时期 | 第61-62页 |
·热胁迫实验 | 第62-63页 |
4 马氏珠母贝 PmHSP60 基因的原核表达研究 | 第63-73页 |
·实验材料 | 第63-65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63页 |
·实验仪器 | 第63页 |
·主要试剂 | 第63-64页 |
·蛋白电泳所用溶液 | 第64-65页 |
·实验方法 | 第65-68页 |
·引物的设计 | 第65页 |
·马氏珠母贝 PmHSP60 ORF 的扩增 | 第65页 |
·PmHSP60 目的片段克隆与测序 | 第65-66页 |
·质粒的提取 | 第66页 |
·质粒的双酶切及酶切产物的纯化 | 第66-67页 |
·连接 | 第67页 |
·连接产物转化入 DH5α、阳性克隆筛选及测序 | 第67页 |
·重组质粒转入表达菌 BL21(DE3)并筛选阳性克隆 | 第67页 |
·重组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67-6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8-71页 |
·重组质粒 pET28-PmHSP60 的构建 | 第68-69页 |
·PmHSP60 重组蛋白在 BL21(DE3)中的表达分析 | 第69页 |
·PmHSP60 重组蛋白表达条件的优化 | 第69-71页 |
·讨论 | 第71-73页 |
5 结论 | 第73-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8页 |
附录Ⅰ | 第88-89页 |
附录Ⅱ | 第89-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作者简介 | 第92-93页 |
导师简介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