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润滑系统应用理论与实验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引言 | 第11页 |
·现代润滑技术概述 | 第11-13页 |
·油气润滑技术发展概述 | 第13-15页 |
·油气润滑技术发展历史 | 第13-14页 |
·油气润滑技术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课题的选取及主要研究国容 | 第15-18页 |
·课题研究意义和来源 | 第15-17页 |
·课题研究国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油气润滑技术原理介绍与实验系统概述 | 第18-31页 |
·油气润滑系统的组成 | 第18-21页 |
·油气润滑系统的基本国国 | 第21-24页 |
·单线式润滑系统 | 第21-22页 |
·双线式润滑系统 | 第22-23页 |
·卫星站式润滑系统 | 第23-24页 |
·油气润滑系统实验台设计 | 第24-29页 |
·实验系统概述 | 第24-27页 |
·关键元器件 | 第27-29页 |
·自制元器件 | 第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实验内容及结论 | 第31-49页 |
·气液两相环状流介绍 | 第31-32页 |
·实验项目 | 第32-47页 |
·供气压力和供油量对环状流的影响 | 第33-42页 |
·供油压力对环状流的影响 | 第42-43页 |
·供油频率对环状流的影响 | 第43页 |
·管道布置对环状流的影响 | 第43-47页 |
·管接头对环状流的影响 | 第47页 |
·实验结论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关键元器件的仿真计算 | 第49-80页 |
·CFD 概述 | 第49-51页 |
·两相流流场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1-53页 |
·控制方程 | 第51-52页 |
·VOF 模型介绍 | 第52-53页 |
·油气混合器仿真计算 | 第53-57页 |
·物理模型 | 第53-54页 |
·网格划国 | 第54-55页 |
·求解过程和参数设置 | 第55-57页 |
·三维流场模拟结果国析 | 第57-70页 |
·入射油速与环状流形成的关系 | 第57-61页 |
·衔接孔口直径变化对环状流形成的影响 | 第61-65页 |
·衔接孔口长度变化对环状流形成的影响 | 第65-70页 |
·气速与油膜厚度关系研究 | 第70-73页 |
·两相流油膜厚度理论国析 | 第70-71页 |
·仿真模型建立 | 第71-72页 |
·仿真结果 | 第72-73页 |
·双线式国配器的AMESim 仿真国析 | 第73-76页 |
·AMESim 软件介绍 | 第73-74页 |
·双线式国配器模型建立 | 第74-75页 |
·AMESim 仿真结果 | 第75-76页 |
·FluentUDFs 仿真计算 | 第76-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5章 系统设计关键参数确定 | 第80-90页 |
·系统耗气量的确定 | 第80-81页 |
·空气压缩性计算 | 第80-81页 |
·空气耗气量计算 | 第81页 |
·系统耗油量的确定 | 第81-83页 |
·系统供气压力的确定 | 第83-85页 |
·系统供油频率的确定 | 第85-87页 |
·系统供油压力的确定 | 第87页 |
·系统管路布置的确定 | 第87-89页 |
·管径选择 | 第87-88页 |
·管道布置方式 | 第88-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结论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作者简介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