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辐射场探测器研制与实验测试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 ·引言 | 第14-17页 |
| ·课题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14-15页 |
| ·课题研究的重要性 | 第15-1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 第19-20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9页 |
| ·论文的内容安排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中子探测技术的原理与方法 | 第20-28页 |
|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第20-21页 |
| ·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 | 第20-21页 |
| ·辐射俘获 | 第21页 |
| ·中子探测的基本原理 | 第21-24页 |
| ·核反应法 | 第21-22页 |
| ·核反冲法 | 第22-23页 |
| ·核裂变法 | 第23页 |
| ·核活化法 | 第23-24页 |
| ·中子探测器 | 第24-27页 |
| ·中子探测器分类 | 第24页 |
| ·气体探测器 | 第24-26页 |
| ·中子探测器的主要特性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中子探测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28-43页 |
| ·中子探测系统总体方案 | 第28-32页 |
| ·涂硼电离室工作原理 | 第28-30页 |
| ·涂硼正比计数管工作原理 | 第30-32页 |
| ·中子灵敏层的设计 | 第32-37页 |
| ·硼层厚度的计算 | 第32-34页 |
| ·硼层的制作 | 第34-37页 |
| ·工作气体 | 第37-38页 |
| ·工作气体的选择 | 第37页 |
| ·工作气体压强选择 | 第37-38页 |
| ·电子学仪器 | 第38-42页 |
| ·前置放大器 | 第39-41页 |
| ·线性放大器 | 第41页 |
| ·多道脉冲幅度分析仪 | 第41页 |
| ·微弱电流放大器 | 第41-42页 |
| ·其他电子设备 | 第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电离室的设计与实验测试 | 第43-57页 |
| ·涂硼电离室设计 | 第43-47页 |
| ·电离室结构设计 | 第43-46页 |
| ·充气系统 | 第46-47页 |
| ·电离室特性 | 第47页 |
| ·实验测试与结果处理 | 第47-56页 |
| ·漏电流测量 | 第47-49页 |
| ·中子场中电离室的性能测试 | 第49-52页 |
| ·多层球测量技术 | 第52-54页 |
| ·γ场中电离室的性能测试 | 第54-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五章 正比计数管的设计与实验测试 | 第57-68页 |
| ·正比计数管设计 | 第57-61页 |
| ·正比计数管结构设计 | 第57-58页 |
| ·阳极丝选择 | 第58-59页 |
| ·工作电压 | 第59-60页 |
| ·正比计数管特性 | 第60-61页 |
| ·正比计数管实验测试 | 第61-66页 |
| ·输出脉冲 | 第61-64页 |
| ·坪曲线测量 | 第64-66页 |
| ·中子脉冲幅度谱 | 第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1页 |
| ·工作总结 | 第68-70页 |
| ·后续工作与展望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