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以山东省青州市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四、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公务员激励机制相关基础理论 | 第16-25页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8页 |
(一) 基层公务员 | 第16页 |
(二) 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 | 第16-18页 |
二、我国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历史沿革 | 第18-20页 |
三、经典管理学激励理论 | 第20-23页 |
(一) 关注保健和激励的双因素理论 | 第20-21页 |
(二) 关注正负激励的强化理论 | 第21-22页 |
(三) 关注社会比较的公平理论 | 第22-23页 |
(四) 关注需求变化的需求层次理论 | 第23页 |
(五) 关注更高追求的成就需求理论 | 第23页 |
四、经济学激励理论 | 第23-25页 |
(一) 重视员工的人力资本理论 | 第23-24页 |
(二) 关于长期激励的分享理论 | 第24页 |
(三) 关注成本的交易费用理论 | 第24-25页 |
第三章 青州市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现状分析 | 第25-36页 |
一、基本概况 | 第25-27页 |
(一) 基本情况 | 第25-26页 |
(二) 青州市基层公务员心理现状 | 第26-27页 |
二、调查研究与设计 | 第27-33页 |
(一) 问卷调查 | 第27页 |
(二) 数据来源及样本基本情况 | 第27-28页 |
(三) 调查情况的分析 | 第28-33页 |
三、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33-36页 |
(一) 薪酬激励强度不够 | 第33-34页 |
(二) 考核激励不够 | 第34页 |
(三) 晋升机制不通畅 | 第34页 |
(四) 激励各环节缺乏协调性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完善青州市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对策 | 第36-43页 |
一、完善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原则 | 第36-37页 |
(一) 以人为本原则 | 第36页 |
(二) 公平竞争原则 | 第36-37页 |
(三) 全面激励原则 | 第37页 |
(四) 责任激励原则 | 第37页 |
二、完善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对策 | 第37-41页 |
(一) 制定合理薪酬体系 | 第37-39页 |
(二) 规范奖惩制度 | 第39-40页 |
(三) 确立公平竞争体系 | 第40页 |
(四) 建立培训机制 | 第40-41页 |
三、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实施保障 | 第41-43页 |
(一) 重视领导激励 | 第41-42页 |
(二) 注重基层公务员文化建设 | 第42-4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