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常用外国语论文--英语论文--写作、修辞论文

中国当代英文报的话语分析--以《中国日报》为个案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目录第11-14页
导论第14-24页
 一、问题的缘起:当代英文报的话语表征第14-15页
 二、相关领域研究综述第15-18页
 三、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第18-21页
 四、研究的理论及现实意义第21页
 五、抽样、编码与分析第21-24页
第一章 话语分析及英文报的话语构说第24-46页
 第一节 话语与话语分析第24-30页
  一、关于"话语"第24-26页
  二、话语分析的语言、文化、意识形态传统第26-29页
  三、梵·迪克为代表的新闻话语分析理论第29-30页
 第二节 话语分析的基本模式第30-36页
  一、话语分析方法的多样性第30-31页
  二、本研究分析方法:文本分析与语境分析第31-36页
 第三节 英文报刊的话语构说第36-46页
  一、英文报纸的政治语境与话语第37-39页
  二、英文报的文化语境与话语第39-42页
  三、语言环境与话语第42-46页
第二章 语境的变迁与话语的嬗变第46-69页
 第一节 中国境内外文报刊的发展轨迹第46-56页
  一、鸦片战争前后:外国人控制下的对外交流第46-48页
  二、建国前后:"响亮"而又弱小的"中国之声"第48-50页
  三、改革开放后:日渐强大的中国话语第50-53页
  四、《中国日报》的历史作用与地位第53-56页
 第二节 《中国日报》语境的变迁与话语的嬗变第56-69页
  一、20世纪80年代的话语样态第56-59页
  二、20世纪90年代的话语样态与话语变迁第59-66页
  三、21世纪初的话语变迁第66-69页
第三章 对外传播语境中的政治话语建构与对策分析第69-105页
 第一节 英文报纸的现实政治语境第69-73页
  一、西方建构的中国国家形象第69-70页
  二、中西意识形态的争斗第70-72页
  三、中国对外传播媒体所面临的挑战第72-73页
 第二节 《中国日报》的议程设置与政治话语实现手段第73-91页
  一、主要栏目议程设置概述第73-76页
  二、政府正面形象的多面体现第76-80页
  三、低调的军事与科技成就报道第80-82页
  四、报道基调的客观性印象第82-85页
  五、话语方式与策略第85-91页
 第三节 问题与对策第91-105页
  一、关于影响力第91-93页
  二、关于公信力第93-96页
  三、关于风格第96-98页
  四、其它传播策略分析第98-105页
第四章 跨文化传播语境中的文化话语建构与对策分析第105-134页
 第一节 英文报的文化语境构成第105-109页
  一、中国跨文化传播的现实需求第105-107页
  二、中国跨文化传播的优势与对外文化逆差第107-108页
  三、中国跨文化传播的限制性因素第108-109页
 第二节 《中国日报》的文化报道研究第109-123页
  一、生活版的文化报道第109-119页
  二、关于新闻的文化解析第119-123页
 第三节 不足的话语表现与文化传播策略分析第123-134页
  一、文化话语建构的广度、深度与系统性第123-129页
  二、文化比较视野中的新闻价值取向第129-132页
  三、其它文化话语策略分析第132-134页
第五章 英文报的语言表现与语言完善方案第134-164页
 第一节 英文报刊的语言环境第134-138页
  一、中国事务的英语表达:作者的交际语境第134-135页
  二、英汉语言:差异的认识与超越第135-136页
  三、中西新闻表达方式差异:认识与借鉴第136-138页
 第二节 《中国日报》语言特征分析第138-149页
  一、"中国特色英语"的表现形态第138-143页
  二、句子层次第143-145页
  三、语篇分析第145-149页
 第三节 语言表现不足之处与语言完善第149-158页
  一、用词不当与累赘现象的规避第149-151页
  二、语法与句子结构的完善第151-154页
  三、标题误解与误导的最小化第154-156页
  四、激发活力,丰富表达第156-158页
 第四节 传媒"中国英语"的提出与定位第158-164页
  一、提出背景第158-159页
  二、客观存在与主动选择第159-164页
结论第164-172页
 一、话语评价第164-166页
 二、话语分析的启示第166-170页
 三、期待与展望第170-172页
附录一:《中国日报》要闻版编码表第172-174页
附录二:《中国日报》国内版编码表第174-176页
附录三:《中国日报》生活版编码表第176-178页
附录四:《中国日报》言论版编码表第178-180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80-187页
科研成果目录第187-188页
后记第188页

论文共1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汉语语气副词情态类型研究
下一篇:清代剧坛“花雅之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