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服务机器人系统服务目标搜索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服务目标识别现状 | 第13页 |
·服务目标定位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智能空间研究现状 | 第14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4-17页 |
第2章 无线射频识别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概述 | 第17-25页 |
·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的组成 | 第17-19页 |
·电子标签 | 第18-19页 |
·读写器 | 第19页 |
·中间件 | 第19页 |
·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的原理 | 第19-21页 |
·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19-20页 |
·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的物理学原理 | 第20-21页 |
·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 | 第21-22页 |
·物流运输领域 | 第21页 |
·城市管理领域 | 第21-22页 |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 第22-24页 |
·蓝牙技术 | 第22页 |
·Wi-Fi 技术 | 第22-23页 |
·ZigBee 技术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服务机器人系统服务目标搜索整体架构 | 第25-33页 |
·引言 | 第25-26页 |
·家庭环境中服务目标搜索的特点 | 第26-27页 |
·服务目标的特点 | 第26页 |
·家庭环境的特点 | 第26-27页 |
·服务目标搜索整体框架 | 第27页 |
·家庭环境下的服务目标识别 | 第27-29页 |
·利用机器视觉技术进行服务目标识别的局限性 | 第27-28页 |
·利用 RFID 技术进行服务目标识别的优势 | 第28页 |
·如何利用 RFID 技术进行服务目标识别 | 第28-29页 |
·家庭环境下的服务目标定位 | 第29-31页 |
·利用 RFID 进行服务目标定位 | 第29-30页 |
·家庭环境下的服务目标定位过程 | 第30页 |
·引入参考标签进行服务目标定位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4章 服务目标粗定位和精定位 | 第33-43页 |
·构建智能空间 | 第33页 |
·区域划分 | 第33-34页 |
·确定服务目标所在房间 | 第34-35页 |
·确定服务目标所在房间 | 第34页 |
·确定所在房间流程图 | 第34-35页 |
·服务目标粗定位 | 第35-38页 |
·k-近邻算法 | 第35-37页 |
·服务目标粗定位算法伪代码 | 第37页 |
·服务目标粗定位算法流程图 | 第37-38页 |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概率搜索算法 | 第38-42页 |
·贝叶斯理论 | 第38-39页 |
·构建传感器观测模型 | 第39-40页 |
·目标后验信任分布 | 第40-41页 |
·构建机器人运动模型 | 第41页 |
·服务目标精定位算法伪代码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 第43-51页 |
·实验条件设定 | 第43-44页 |
·实验环境 | 第43-44页 |
·搜索性能评估 | 第44页 |
·目标搜索性能比较 | 第44-47页 |
·参考标签的放置对搜索性能的影响 | 第44-46页 |
·读写器的数量对搜索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近邻算法中 k 值的选取对搜索性能的影响 | 第47页 |
·与传统服务目标搜索比较 | 第47-50页 |
·服务目标处于不同光照条件下 | 第47-48页 |
·服务目标与机器人不在同一房间 | 第48-49页 |
·家庭环境存在多个物品与服务目标外形相似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