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引言 | 第11页 |
·课题来源 | 第11-12页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课题背景 | 第12-13页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空间机械臂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滚动轴承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轴承间隙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空间关节的轴承基本理论与计算 | 第21-35页 |
·引言 | 第21页 |
·空间机械臂模型 | 第21-22页 |
·空间机械臂输出关节选用轴承 | 第22-23页 |
·轴承的基本尺寸参数 | 第22页 |
·轴承结构特点 | 第22-23页 |
·轴承材料 | 第23页 |
·角接触球轴承的几何学 | 第23-30页 |
·轴承几何参数计算 | 第23-24页 |
·轴承原始间隙计算 | 第24-26页 |
·曲率计算 | 第26-27页 |
·轴承内部的接触理论 | 第27-30页 |
·径向载荷引起的载荷分布与趋近量 | 第30-32页 |
·径向载荷作用下的载荷分布 | 第30-31页 |
·轴承内外圈的径向趋近量 | 第31-32页 |
·轴向载荷引起的载荷分布与趋近量 | 第32-34页 |
·接触角变化与载荷分布 | 第32-33页 |
·轴承内外圈的轴向趋近量 | 第33-34页 |
·径向和轴向载荷联合作用下的轴承 | 第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轴向载荷作用下轴承间隙研究 | 第35-50页 |
·引言 | 第35页 |
·大型空间机械臂关节处轴承受力特性分析 | 第35-38页 |
·轴承的最大轴向承载能力计算 | 第35-38页 |
·轴承的最大轴向载荷 | 第38页 |
·基于赫兹理论的轴承间隙研究 | 第38-40页 |
·动态接触角与轴向趋近量计算 | 第38-39页 |
·轴承间隙变化曲线 | 第39页 |
·赫兹理论的局限性 | 第39-40页 |
·基于有限元技术的轴承间隙研究 | 第40-48页 |
·有限元软件 ANSYS Workbench 简介 | 第40页 |
·轴承间隙的有限元仿真过程 | 第40-45页 |
·对有限元仿真结果的分析 | 第45-48页 |
·间隙变化的理论-仿真曲线对比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基于空间环境的轴承温度场分析 | 第50-65页 |
·引言 | 第50页 |
·基于空间环境的轴承传热方式 | 第50-52页 |
·热传导 | 第50-51页 |
·热对流 | 第51页 |
·热辐射 | 第51页 |
·轴承传热方式的确定 | 第51-52页 |
·轴承运转过程中的摩擦生热分析 | 第52-56页 |
·摩擦力矩计算模型 | 第52-53页 |
·摩擦力矩计算 | 第53-54页 |
·轴承生热率 | 第54-55页 |
·轴承的热流密度计算 | 第55-56页 |
·基于 ANSYS Workbench 软件的轴承热分析 | 第56-60页 |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56-57页 |
·材料属性的设置 | 第57页 |
·接触设置与网格划分 | 第57-58页 |
·热载荷与热边界条件 | 第58页 |
·轴承温度场求解 | 第58-60页 |
·运转轴承的温度场仿真结果分析 | 第60-64页 |
·环境温度对轴承最高温度的影响 | 第60-61页 |
·转速对轴承最高温度的影响 | 第61-62页 |
·轴向载荷对轴承最高温度的影响 | 第62-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热结构耦合作用下的轴承间隙研究 | 第65-80页 |
·引言 | 第65页 |
·热结构耦合分析 | 第65-68页 |
·轴承热变形理论 | 第65-66页 |
·基于 ANSYS Workbench 软件的热结构耦合分析 | 第66-68页 |
·环境温度对轴承间隙的影响 | 第68-73页 |
·运转速度对轴承间隙的影响 | 第73-75页 |
·轴向载荷对轴承间隙的影响 | 第75-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结论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作者简介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