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一、 绪论 | 第13-18页 |
(一) 选题的研究背景 | 第13页 |
(二) 论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选题的写作目的 | 第13页 |
2.选题的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3.选题的实践意义 | 第14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四) 论文写作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五)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1.总结与完善未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理论内涵 | 第17页 |
2.为未来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寻找对策建议 | 第17-18页 |
二、 技术创新理论相关问题的探索与研究 | 第18-24页 |
(一) 技术创新思想、理论的历史起源与发展 | 第18-20页 |
1.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技术创新萌芽 | 第18-19页 |
2.熊彼特“技术创新”理论的提出 | 第19-20页 |
3.后熊彼特时代西方学者对技术创新思想的完善与总结 | 第20页 |
(二) 技术创新理论的内涵界定 | 第20-22页 |
1.技术创新是是对传统生产力要素进行重新组合 | 第20-21页 |
2.技术创新是企业运用新技术、研发新产品转换到企业实际生产过程 | 第21页 |
3.技术创新是企业产生利润回馈的商业化过程 | 第21页 |
4.技术创新是一个系统化、社会化过程 | 第21-22页 |
(三) 技术创新与国家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 | 第22-24页 |
1.技术创新促进人类社会生产力结构的变更 | 第22页 |
2.技术创新加速社会产业结构的更替 | 第22页 |
3.技术创新推动国家经济增长 | 第22-24页 |
三、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分析 | 第24-30页 |
(一) 中国企业技术发展模式概述 | 第24-25页 |
1.计划经济政府主导型的企业技术发展模式 | 第24页 |
2.政府主导型转变为政府引导型的企业技术发展模式 | 第24-25页 |
3.自主创新发展战略下企业技术发展模式 | 第25页 |
4.企业技术能力自主发展模式 | 第25页 |
(二)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 第25-27页 |
1.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考查 | 第26页 |
2.地方城镇中小型企业与民营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考查 | 第26-27页 |
(三) 中国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矛盾问题 | 第27-28页 |
1.中国创新型企业的技术基础普遍薄弱 | 第27-28页 |
2.中国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 | 第28页 |
3.中国创新型企业间的技术交流服务平台发展滞后 | 第28页 |
(四)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四、 美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考察 | 第30-37页 |
(一) 美国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史概述 | 第30-31页 |
1.原始企业形式下的企业家创新阶段 | 第30页 |
2.企业研发实验室创新阶段 | 第30-31页 |
3.企业间技术合作创新阶段 | 第31页 |
(二) 美国企业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 第31-32页 |
1.美国企业创新思想产生的根基 | 第31页 |
2.美国企业自我危机意识是企业创新意识形成的实践需要 | 第31-32页 |
3.美国科技发展战略是促进企业创新意识不断深化的根本动力 | 第32页 |
(三) 独具特色、敢于变革的企业创新管理文化 | 第32-33页 |
1.打造崇尚变革、敢于创新的企业管理体系 | 第32页 |
2.激发员工创新热情,保障企业员工的根本利益 | 第32-33页 |
3.包容企业员工创新失败的管理经营理念 | 第33页 |
4.打造公平化、民主式企业内部管理机制 | 第33页 |
(四) 美国创新型企业技术能力分析 | 第33-35页 |
1.美国企业的研发资金投入 | 第34页 |
2.美国企业科研实验室建设调查 | 第34-35页 |
3.美国创新型企业人才的储备与培养 | 第35页 |
(五)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五、 中、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比较分析 | 第37-46页 |
(一) 中、美企业管理结构的比较分析 | 第37-38页 |
1.中国企业的管理结构与管理特点 | 第37页 |
2.美国企业管理结构与管理特点 | 第37-38页 |
3.中、美企业管理结构对比的差异总结 | 第38页 |
(二) 中、美创新型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现状比较分析 | 第38-42页 |
1.中、美创新型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分析 | 第39-40页 |
2.中、美创新型企业技术研发成果现状的比较分析 | 第40-41页 |
3.中、美创新型企业人才储备与培养现状的比较分析 | 第41-42页 |
4.中、美创新型企业技术能力对比总结 | 第42页 |
(三) 中、美企业的外部创新环境比较分析 | 第42-45页 |
1.中、美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比较分析 | 第42-43页 |
2.中、美两国市场经济环境的比较分析 | 第43-44页 |
3.中、美两国在扶持企业创新的制度与政策上的比较分析 | 第44-45页 |
4.中、美企业创新外部环境的差异性比较 | 第45页 |
(四)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六、 提升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 第46-52页 |
(一) 中国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意义 | 第46-47页 |
1.技术创新能力成为企业未来市场竞争中的决定要素 | 第46页 |
2.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推动力 | 第46-47页 |
3.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中国维护全球化经济大国地位的有效保障 | 第47页 |
(二) 充分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有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 第47-49页 |
1.企业是技术创新真正的主体 | 第47-48页 |
2.中国企业未来要牢固树立技术创新意识 | 第48页 |
3.优化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职能,提升企业内生技术能力 | 第48-49页 |
(三) 政府和高校、科研机构联合打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外部环境 | 第49-51页 |
1.政府要成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在法律与制度上的规范者与保障者 | 第50页 |
2.政府要为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金融政策服务环境 | 第50页 |
3.政府要着力打造高效的社会技术信息中介服务平台 | 第50-51页 |
4.我国高校与科研院所要为企业创新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 | 第51页 |
(四)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七、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情况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