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艺术传播的育人功能探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情况 | 第10-11页 |
·国外研究情况 | 第10页 |
·国内研究情况 | 第10-11页 |
·基本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1-12页 |
·基本的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基本的写作思路 | 第12页 |
·论文的框架与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论文的框架 | 第12-13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2 网络艺术传播的概述 | 第14-18页 |
·基本概念 | 第14-15页 |
·艺术传播 | 第14-15页 |
·网络艺术传播 | 第15页 |
·网络艺术传播的特点 | 第15-16页 |
·突出艺术传播的形象性 | 第15-16页 |
·强化艺术传播的广泛性 | 第16页 |
·拓展艺术传播的多样性 | 第16页 |
·网络艺术传播的方式 | 第16-18页 |
·艺术展演的实况转播 | 第16-17页 |
·艺术创作的动漫设计 | 第17页 |
·艺术书刊的文本复制 | 第17-18页 |
3 网络艺术传播的社会影响现状 | 第18-26页 |
·网络艺术传播营造新的育人环境 | 第18-20页 |
·随时接受优秀艺术作品的熏陶 | 第18页 |
·直接聆听杰出艺术大师的教诲 | 第18-19页 |
·广泛享有丰富艺术生活的感化 | 第19-20页 |
·网络艺术传播的消极负面影响 | 第20-22页 |
·低俗艺术借网络传播泛滥成灾 | 第20页 |
·腐朽艺术借网络庇护沉渣泛起 | 第20-21页 |
·“伪艺术”打网络旗号混淆是非 | 第21-22页 |
·网络艺术传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2-26页 |
·主流意识形态对网络艺术传播的指导不足 | 第22-24页 |
·“三俗”网络艺术环境的不良影响 | 第24-25页 |
·优秀网络艺术作品的普遍缺乏 | 第25-26页 |
4 网络艺术传播育人功能的本质解析 | 第26-33页 |
·把握网络艺术传播育人功能的理论根据 | 第26-28页 |
·思想成长需要艺术教育的审美感化 | 第26-27页 |
·网络艺术传播强化艺术教育的深度广度 | 第27-28页 |
·网络特性适应现代人求新求异的审美需求 | 第28页 |
·确立网络艺术传播育人功能的基本原则 | 第28-30页 |
·艺术的审美本质与网络的传播特性相结合 | 第29页 |
·艺术的丰富内容与网络的传播方式相结合 | 第29-30页 |
·艺术的道德界限与网络的传播规范相结合 | 第30页 |
·丰富网络艺术传播育人功能的主要内容 | 第30-33页 |
·多维设计下发人深省的启迪功能 | 第30-31页 |
·海量信息下开阔视野的拓展功能 | 第31页 |
·深度展示中春风化雨的感化功能 | 第31页 |
·正向引导中催人奋进的激励功能 | 第31-33页 |
5 发挥网络艺术传播育人功能的实践探索 | 第33-42页 |
·强化弘扬主旋律的网络艺术传播平台建设 | 第33-36页 |
·对已有的优质网络艺术褒奖以及保护 | 第33页 |
·发展新型“正能量”的网络艺术传播形式 | 第33-34页 |
·为高雅艺术进入网络开辟更多途径 | 第34-35页 |
·以高新的信息技术展现优秀艺术作品 | 第35-36页 |
·建立抵制低俗艺术及伪艺术进网络的过滤机制 | 第36-38页 |
·网络后台抵制对低俗网络艺术作品的传播根源 | 第36-37页 |
·法律系统完善对劣质网络艺术传播的惩罚措施 | 第37页 |
·公民群众提高对网络艺术审美的高素质需求 | 第37-38页 |
·提高网络艺术传播人员的思想素质和艺术水准 | 第38-42页 |
·对于网络艺术传播人才的素质要高度培养 | 第38-39页 |
·对于网络艺术传播人员的培育要重点启迪 | 第39-40页 |
·对于网络艺术传播学员的培养要广泛普及 | 第40-42页 |
6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